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宅在家的1213娘

(一百二十八)

宅在家的1213娘 1213娘 3346 2020-05-25 11:10

  

12娘:这次我们要聊什么读者就直接往下看。

13娘:说的对,绝对让你深深难忘。

教室这3样东西绝对不能乱碰,如果弄坏了,就等着“挨板子”吧!

教室里有很多东西其实是学生不能随便乱碰的,毕竟随着时代发展,现如今的学校教室也不断的更新教育教材,如投影仪、电脑等科技产品绝对是教室里最宝贵的存在。如果学生乱碰,导致这类东西出现损坏,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此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教室里绝对不能乱碰的3样东西,不然你就等着挨板子吧!

一、教具

现如今不想以前,老师只要拿着课本就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天的学习,更多还是要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如化学、物理等课程就会教导学生完成一些非常有趣的实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快学习效率。这些教具尽管有措施保护,但学生如果随意触碰,还是非常容易出现危险的。因此学生绝对不要在上课时乱动老师的东西,以免出现危险!

二、黑板报

黑板报乃是班级最漂亮的存在,这里面不仅有老师的心血,也是学生努力的成果。很多黑板报都是有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才能拥有一块美丽的黑板报展示,尽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更新。但学生如果在此期间将黑板报弄花或擦掉,无疑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行为,大家辛辛苦苦才完成一个黑板报,弄坏了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别人讨厌你!

三、投影仪

投影型现如今可以说是最普遍的一种教具了,毕竟投影仪不仅可以节省老师在黑板上面书写的时间,也能在上面播放课外拓展类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可以说是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辅助工具。投影仪价格不菲,其材质也非常容易损坏。毕竟挂在高处,一个不小心将其摔下来,绝对会出现损坏,到时候不仅要赔偿,家长可能也会赏你一顿板子!

12娘:但我觉得这些一点都不科学。

13娘:读者你一定深深都会记住的。

12娘:我就不信还有一些人在学校敢碰这些。

13娘:那就等着挨板子吧。

12娘:要不再讲一个吧。

13娘:嗯,毕竟字数还没到1000。

课本上的《静夜思》被改动过,原版有2字不同,为何要改?

古典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少不了前人收录编辑的功劳。但因为时间跨度太大,难免会有遗漏和错乱之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便会出现不同的版本。譬如,李白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就流传有两种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明代版本,出自《唐诗三百首》,即我们课本上所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另一个版本则是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虽然课本上的《静夜思》流传很广,但是宋人距李白所处的年代更近,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也就是所谓的原版。当然,不排除还有更早的版本。而比较这两个版本,原版明显有2字不同,即“看”字和“山”字。

那么问题来了,课本上为什么会选用明代版本的《静夜思》,而不选用宋代版本的《静夜思》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明代版本的《静夜思》,更朗朗上口,更利于普及。除此之外,不同的字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意思也稍许有点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来看看这首诗。首先,李白的《静夜思》写于公元72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九月十五日。

当时李白26岁,正客居扬州旅舍。而李白在24岁时,便离开了故乡踏上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征途。可想而知,当李白在他乡抬头看到天空的满月,其思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也正是因为它能够代表所有人的客居思乡之情,所以它才会成为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然后,我们便来具体看一看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射到了床前,就好像是地上泛起的白霜一样。而原版中是“床前看月光”,看是动词,在朗读的时候就会显得滞重。而在意境和意思上,月光本是无形的东西,只有通过载体才能感知,所以用“明月光”更为合适,也能和后面的“疑”字衔接。如果真要特意去看的话,那就不会把它当作“地上霜”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即抬起头看到了窗外的一轮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了故乡。而在原版中,它是“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同理“望明月”更利于朗读。另外,“山月”具有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忘明月”则是天涯各处都能做到,也就是说它适用包括李白在内的所有人。如此一来,课本上运用这个版本就很好理解了,毕竟它利于朗读,又利于共情。

最后,古典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少不了前人收录编辑的功劳。但因为时间跨度太大,难免会有遗漏和错乱之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便会出现不同的版本。譬如,李白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就流传有两种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明代版本,出自《唐诗三百首》,即我们课本上所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另一个版本则是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虽然课本上的《静夜思》流传很广,但是宋人距李白所处的年代更近,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也就是所谓的原版。当然,不排除还有更早的版本。而比较这两个版本,原版明显有2字不同,即“看”字和“山”字。

那么问题来了,课本上为什么会选用明代版本的《静夜思》,而不选用宋代版本的《静夜思》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明代版本的《静夜思》,更朗朗上口,更利于普及。除此之外,不同的字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意思也稍许有点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来看看这首诗。首先,李白的《静夜思》写于公元72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九月十五日。

当时李白26岁,正客居扬州旅舍。而李白在24岁时,便离开了故乡踏上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征途。可想而知,当李白在他乡抬头看到天空的满月,其思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也正是因为它能够代表所有人的客居思乡之情,所以它才会成为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然后,我们便来具体看一看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射到了床前,就好像是地上泛起的白霜一样。而原版中是“床前看月光”,看是动词,在朗读的时候就会显得滞重。而在意境和意思上,月光本是无形的东西,只有通过载体才能感知,所以用“明月光”更为合适,也能和后面的“疑”字衔接。如果真要特意去看的话,那就不会把它当作“地上霜”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即抬起头看到了窗外的一轮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了故乡。而在原版中,它是“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同理“望明月”更利于朗读。另外,“山月”具有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忘明月”则是天涯各处都能做到,也就是说它适用包括李白在内的所有人。如此一来,课本上运用这个版本就很好理解了,毕竟它利于朗读,又利于共情。

最后,综观李白的这首诗,它语言清新朴素,却韵味含蓄无穷,所表达的客居思乡之情,千百年来也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抛开诸多因素而言,单纯从抒情来看,其实我国古典诗歌作品,即便会出现不同的版本,也不影响它传达诗人的情感。你觉得两个版本,哪个更好呢?

12娘:讲到这了。

13娘:上面的字一定要看,不要看到字多就懒得看,不看的人该打。

12娘:上面的有关学习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