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苏亚伦和关小月

第157章 洛阳桥上吃蛏子

苏亚伦和关小月 屋前晓昏灯 2224 2020-06-02 07:37

  

按照既定的海丝项目规划,我们的行进路线可以简单分为“山线”、“海线”和“城线”。

洛阳桥是“海线”上不容忽视的一个地点。

我们住的南俊路到洛阳桥其实并不远,用手机上的APP预约顺风车,车子就会来接我们送到地点,价格才30元。不过,我想比较完整地了解这座古桥,关于它的传说、神话实在太多,所以,最好从清晨就在那了。

顺风车没有那么早的,我们只好定专车,比顺风车贵了整整70元。

前一个晚上,亚伦就一直催着我准时上床睡觉,因为他的坚持,我睡足了8个小时,早上的精神特别的好。

好吧,这段时间,我总是在熬夜,每每都要熬到快12点,有几次,亚伦就直接把我扛到床上睡。无论我是几点睡的,我的睡眠都很浅,亚伦一起来,我就跟着醒来。

专车很准时,说6点,准时就在楼下等我们了。

亚伦除了带相机,还带来保温水杯,红色的。

我们洛阳桥的时候,还不到7点。

车子在边上的老街停下,老街是民居和店面的混合体,房子都是大石厝,这个点,街面上的店面还没有开,但是戴着花头巾的大娘和骑着摩托的大叔们已经拿着装满新鲜蛏子的篮子到市集去摆开了,空气里,有海鲜的味道。

“小月,往这走。”亚伦牵着我,跟着个老阿姨,往老洛阳桥走,路边,有卖海鲜粥的早点铺子,闻着香味,我已走不动道了。

亚伦也改变了方向,把我牵进了早点铺子。

卖早点的阿姨操着闽南语,问我们是不是来旅游的。

闽南语和台湾话很像,亚伦虽然忘记了过去,可学过的语言很快就被唤醒了。

“不是旅游,是回家。”亚伦用一种很奇怪的腔调回复了阿姨。

“哟~是台湾来的吧,探亲?每年都有好多台湾回来探亲的,阿姨知道~知道~”早餐阿姨兴奋地用闽南语拉着家常,她的热情,不由得让人惊叹,闽台一家亲的概念深入人心。

正说着话,那个卖早点的阿姨就又给我们加了个海蛎饼,说要请我们吃。

“亚伦,跟着你,不怕没饭吃。”我小声地说。

亚伦眉眼含笑地给我夹了一块海蛎饼。

我们坐的位置往外看,正好能看见不远处的老洛阳桥和新桥。

现在的新桥建成,承担了老桥所有交通的功能,老洛阳桥能走人,但不能过车。新旧对立却画面协调,共同组合成一道风景,供人欣赏。

这是很奇妙的体验,你的面前就是千年前古人智慧的结晶,你会看见时间强大的塑造能力,它除了毁灭事物、淘汰事物外,还能塑造不朽。

“亚伦,你说,她怎么能这么久都还在?”

7点半左右,古洛阳桥的桥头,人也开始多起来了。

我和亚伦迎着不远处的洛阳桥走去,神清气爽。

这个时候,阳光温和不刺眼,我们站在古洛阳桥上,能看见晨光在海面跳跃,清风徐来。

亚伦是个新手摄像师,看着这样的景色,一直在伺机要按下快门,要“伺机”是因为我在镜头前很不自然,他想要拍到我,总是要抓拍,在恰当的时候。

“亚伦,我们走一走吧~”我牵着亚伦的手,倒着走,他放慢着脚步,默许着我这种不安全的做法。

洛阳桥的桥很宽,

我们从左边走到右边,再从右边走到左边,

左左右右、来来回回。

好幼稚啊。

他的手掌那么厚大,就算我摔了,他也能抓住我。

他在,我们就可以这么幼稚。

我可以这么幼稚。

“我们又多了一处走一走了~”我小声地说。

“嗯。”

“亚伦,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我和亚伦有很多“走一走”的美好时刻,

这些,我没有跟失忆后的亚伦提过。

亚伦点头。

他知道?

也对,我在我的博客里写过,写过很多次,那些梦,我一次次的临摹,

一次次地写,亚伦看过了我的博客,他便知道了“我们”的“走一走”。

亚伦没见过蛏子,显得很好奇。

蛏子长得瘦长,又是本地的特产,乡味十足,我想要把这个小东西的前世今生全部展现出来。

我们都是做过功课的,前天晚上在看洛阳桥的介绍材料时,都对“种蛎固基法”这个东西很感兴趣。

“种砺固基法”资料上的描述是说在造桥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加固桥墩,也为了避免石材被咸咸的海水腐坏,当时的建造者就想到了在桥墩下种植牡蛎。牡蛎是生长在海水中的生物、活物。其坚硬的外壳可以提供明显的稳固作用,这也是我国在桥梁上运用的最早的生物技术。

洛阳桥退潮要等到下午两点,我们就到周围的寺庙里去逛了一下,亚伦回归后,对所有佛寺相关的东西都多了一份敬畏。

当地,有些民居的墙面就是直接把牡蛎的壳砌上去,把它们当成了建材。

我和亚伦循着这些民居的轨迹,在寻找、发现、惊喜、快乐中循环。

中午,我们终究是回到了早上卖早餐的那个阿姨那,她早上就一直在自夸自己做的椒盐蛏子,还强烈邀请我们中午再去她的小店吃午饭。亚伦跟人家说,中午就去尝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