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军阀

第478章出招

军阀 caler 3484 2020-06-13 10:36

  

国内的灾情说严重也的确很是严重的,须知道,早在民国四十七(1958)年云南大部、川黔南部、两广大部、福建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大部、辽宁西部和中部、长江下游地区、湖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就已经出现严重的春旱和夏旱;到了民国四十八(1959)年,旱情继续扩大,黄河上游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内蒙大部、辽宁南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中部出现了严重的春旱,渭河、黄河下游以南直至南岭地区出现严重的夏旱,整个华南地区还出现了致命的秋旱;而从民国四十八年年底至民国四十九年年初,华南大部分地区连同滇黔及剑南(川西)南部更是长达180天无雨,上述地区夏粮已经面临绝收的境地;更加危险的是,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内蒙东南部、渭河、黄河中下游、海河地区也出现了再次春旱的迹象----事实上,戴季良知道,这只是大灾的开始罢了,未来二年多的时间内,旱情将持续不断的对国内最精华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致命的威胁。

但若说国内的灾情已经让中国政府已经山穷水尽了,那也有些夸张了,作为穿越者,戴季良为了应对从58年开始的这场大灾,也是早就做了准备的,譬如,将第二个六年工业促进计划升格为六年工农业促进计划并在计划内编列了800亿中元的水利建设经费,广泛在国内建设乡村小水电和开凿深井;又譬如,在其第一个任期内便通过了《自然资源保护法》,对水体、山林、牧区进行相关保护,禁止乱砍乱伐、禁止随意填埋水体和禁止围湖造田,并实施退耕还牧和退耕还林,建设国家自然公园和生态保护区等等等等。

再加上中国现而今能从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进口稻米,从美国进口玉米和小麦,从澳新和美国进口牛肉,并通过积极的深海捕捞向国内提供足够数量的蛋白质,因此从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来说,与异时空相比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可问题是,戴季良固然能保证少死人,但却不能因此解决工业用水困难的问题,因此直接反应到市场上,便是开工率下降、物资紧缺、物价上涨、工人工资下降、失业率上升······

除此之外,比另一个时空少死几千万人,也就意味着中国人口基数增加了几千万,显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势必加重未来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为了缓解人口暴涨的压力,也是为了解决国内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戴记中国政府不得不施展三步走的应变方针:

第一步,是加速从国内人口密集区域流出人口,戴季良以对外流出三千万人口为目标,掀起了湘桂黔粤人口外迁后的第二波移民高潮----戴季良压着永珍、永平两省接纳800万人口,以加速开发北寮和中寮地区;边西省和云南省被要求接纳300万人口,以加强对江心坡地区的控制并改善南疆民族比例;贺兰、燕然、饶乐、定襄、金微等省被要求接纳300万的内地移民,以便开发北方边疆的矿业资源;南坼、兰港、巴邻旁等华人国家也被要求接纳800万人口,就连小小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共和国和塔劳-桑义赫群岛共和国也分别被要求接纳15万和10万左右的国内移民;至于剩下的800万人口,则想办法安排泰国、柬埔寨、西里伯斯(北苏拉威西)、加里曼丹等东南亚国家及荷属伊里安查亚、澳新、巴西、智利乃至德法美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接纳。

第二步,是进一步开发工矿业吸纳农村流出人口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工业转移,在上海、广州等地尝试以资本密集型企业取得劳力密集型企业。

第三步,采用适度膨胀的货币政策,促进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建设,在广泛建设铁路和铁路复线的同时,开始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

戴季良相信,一旦旱情结束,中国经济必然实现爆发式反弹,也许戴季良那时候已经不在台上了,但至少他问心无愧。

既然戴季良该做的已经做到位,那么他又为什么拒绝外交部邀请赫鲁晓夫访华的建议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知道所谓美苏缓和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影而已,事实上苏美之间的争竞才方兴未艾。

这不,当年四月,美国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气象卫星泰洛斯1(TIROS-1),苏联人转眼就在第二个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地球轨道同步卫星Sputnik 4。

8月份,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下水,9月份,苏联人便完成了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的设计方案。

10月份,时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遇刺身亡,更是差一点引发南北日本直接的战争----根据行刺者被捕后的口供,下令暗杀岸信介的是日本社会主义联盟(注:1953年,日本共产党、日本劳动党、日本社会民主党左翼等党派和社团在青森合并为日本社会主义联盟)南日本分局书记德泽喜三郎,但北日本方面咬定这是美国与南日本方面的政治陷害,双方边境线上的部队因此一度处于擦枪走火的边缘,直到当年12月份,在瑞士政府和印度政府的调解下,双方才偃旗息鼓。

而更令戴季良警觉的是,提倡苏美缓和的美国共和党艾森豪威尔政府即将为美国民主党的肯尼迪政府所取代。

说起来,从民调上显示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输给肯尼迪,但问题是,老人家身体实在不好,在任上屡次昏厥,实在无法代表共和党参加连任,不得已才安排副总统尼克松与民主党推出的肯尼迪进行对决,结果其貌不扬的尼克松不出意料的输给了年轻且颜值更高的肯尼迪,从而使得民主党在时隔四年后重新入主白宫。

对于民主党的再度上台,戴季良是持乐见态度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共和党政权考虑更多的是国内大财团的利益,提倡自由贸易,想方设法的要打开中国及附属国家的市场并为此给中国政府施加了许多压力,而民主党方面显然较少采用威逼的手法,而较多的使用利诱的手段,即向中国政府提供更多的贷款,籍此诱使中方在美国更多的消费;两党的比较之后,戴季良自然更加喜欢民主党人喽。

不过对于国际形势来说,肯尼迪的上台意味着美国对外政策即将发生变化,苏美之间的脆弱和平能否持续下去,势必引起各国的更大关注。

“大使阁下,请你转达大总统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问候,对于他的即将离职,大总统非常的不舍。受戴季良之命约见美国驻华大使庄莱德(Everett Drumright)的中国外交部长陈美悦表情得体的转述道。“大总统是见秋而悲,要知道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物还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已经不多了。”

庄莱德意味深长的回复道:“请部长先生代表我向戴大总统表示敬意,我会向总统先生转达戴大总统的问候的,但我记得,麦克阿瑟将军在结束他军旅生涯的最后时刻,在西点军校的告别词中曾经说过,老兵不会死,只是他们身影悄然隐去。”

陈美悦感慨的揣摩了几遍,点头道:“是的,老兵远去了,但他们的传说还在。”

庄莱德知道陈美悦特意约见自己过来并不是为了传达戴季良的几句问候,因此耐心等待着陈美悦的下文,果然,就听陈美悦转入正题道:“大使阁下,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应该是在明年的1月20日吧?”

庄莱德点了点头:“1月20日进行总统宣誓就职仪式已经是惯例了,此次也不例外。”

“那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议,希望贵国政府能在明年1月初的时候邀请大总统访问美国。”陈美悦语出惊人道。“大总统希望能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当面告别,也顺便能参加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

庄莱德一惊,他当然知道所谓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当面告别只是虚的,而参加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才是中国政府的实际目的,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戴季良可以说是战后国际政坛的硕果仅存的几位地位最高的耆老了,居然愿意屈尊前往美国参加肯尼迪的就职典礼,看起来中国政府是对民主党政权下了重注了。

庄莱德可是艾森豪威尔委任的驻华大使,这也意味着他是共和党的人马,显然,他是不愿意看见中国政府与民主党政权如此亲近的,但问题是,他并没有权力接受或拒绝中方合乎流程的申请,而以他的政治智慧来分析,他也知道,既然中方走了流程,显然该谈的已经跟民主党方面谈妥了,想来共和党人把持的国务院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与中方闹不开心。

既然如此,庄莱德又怎么会做难人呢,就听他表态道:“我一定将中国政府的请求和戴大总统的好意转达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和肯尼迪总统,做为美国驻华大使,就我个人而言,也乐见总统阁下能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陈美悦听懂了庄莱德话中的潜台词,于是微笑着再度保证道:“明白,我知道交接过程中的纷乱,但希望大使阁下务必促成此次访问。”

既然对方给了面子,庄莱德自然顺势下台:“请部长先生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