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梦回二战

第47节

梦回二战 飞星骑士2020 4964 2020-06-16 16:24

  

孙涛急忙跑进宿舍,满脸都是一种暧昧的表情,甚至还对蒋纬国挤眉弄眼。918团设有一个团部警卫连,蒋纬国现在是第918团第1营营长,第1营又单独地设有一个营部警卫排,孙涛和翁勇分别是排长兼第一班的班长、副排长兼第二班的班长,陈明和孙剑分别是第三班、第四班的班长。蒋纬国的这个警卫排足足有一百多名卫兵,比团部警卫连的兵力还多,并且,人手一支MP34冲锋枪、一把毛瑟手枪,没办法,因为蒋纬国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上尉营长。

“营座唤我,有何吩咐?”孙涛装模作样地道。

蒋纬国气急败坏地道:“第一,为什么早上不叫醒我一起参加训练?第二,为什么她要进来你却不阻挡?”

孙涛一个立正,一本正经地回答道:“第一,纬哥您最近为了筹建部队而四处奔波劳累,所以今天早上五点半看到你没有被起床号叫醒后,团座、副团座、参座、副参座以及郑团座、丘副团座、黄参座、张副参座等长官一致同意不叫醒你,让你好好地休息;

第二,我为什么要阻挡杨中尉?我觉得没有理由啊!营座你的房间里既没有女人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我靠!”蒋纬国在孙涛的理直气壮前感到无语,“算了,算了!等等,你怎么又叫我‘纬哥’?妈蛋的!不许这么叫我!”

穿好衣服并洗漱完毕后,蒋纬国迫不及待地出门观看,紫金山脚下的山林野地上,一幕热火朝天的练兵气象令人热血沸腾。明媚的阳光下,大地沸腾,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口号中,918团和128团的上万名官兵排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长龙队伍,正在展开体能训练。整支队伍就像一列灰色火车一般在野地内势不可挡地滚滚开动着。

每个士兵都严格地全副武装,人人穿着一身威武帅气的仿德式军服,近万支斜背在他们肩上的步枪犹如钢铁树林一般肃杀地指向天空,上万顶攒动密集着的德国M-35式钢盔密密麻麻犹如星辰鱼鳞一般亮闪,士兵们身上的子弹带、手榴弹、饭盒、水壶、干粮袋一起随着雄壮整齐的步伐不断地晃动着、拍打着身体,上万双军靴践踏出的轰鸣声犹如巨鼓雷鸣一般。

地面微微地震颤着,野地间一时间飞沙走石、烟尘冲天,整个场面波澜壮阔、气势恢弘。队伍里每个官兵都是挥汗如雨,但无不干劲十足。杜聿明等军官坐在军车上指挥部队,派头十足,张灵甫非常令人瞩目,他汗流满面地在队伍最前面领跑着。

“灵甫啊,你大病初愈,身体还虚弱得很,别太勉强了!”杜聿明在车上对张灵甫喊道。

张灵甫虽然脸色发白,但还是坚定地摇头:“不行!我不能辜负校长和二公子!弟兄们,加把劲啊!”

队伍里吼声如雷、气势如虹。

杜聿明等坐在车子上的军官顿时有点尴尬,毕竟张灵甫这个大病初愈的人都在以身作则跟着士兵们一起跑步,他们这些手脚健全、没伤没病的军官却在坐车“偷懒”。踌躇半天后,杜聿明等军官不得不跳下车,拉着脸跟张灵甫等官兵一起跑步。

看着这幕有点滑稽的画面,蒋纬国忍俊不禁,这时,廖耀湘走了过来:“建镐,睡醒了?”

“副参座早!”蒋纬国有模有样地向廖耀湘敬礼。

廖耀湘笑着道:“弟兄们个个斗志昂扬啊!对了,建镐,我有一些事情要跟你商议一下。”

廖耀湘是蒋纬国的上级,有什么事应该是蒋纬国向廖耀湘“汇报”,但实际情况正相反,原因无需多言。另一方面,128团虽然在名义上跟918团地位平等,但实际上附属于918团,918团的团部就是两个团的“联合指挥部”。蒋纬国是第918团第1营营长,他实际上就是918团和128团的共同主人。

“建镐,”廖耀湘打开一份墨迹刚干的文件,“我们这两个团经过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整顿,共有1147人被遣散。需要说一下的是,被遣散的这一千多人基本上都是自愿退伍的。你是知道的,我们这两个团的成员少部分来自教导总队,绝大部分来自税警总团,没有新兵,没有壮丁,所有人的身体素质、心智脑力等方面都是符合参军要求的,你想精简部队,其实没办法精简,所有人都是合格的,只有一千多名已经厌倦军旅生活的人选择离去而已。按照你先前的吩咐,我们给每个离开的人员都发放了300元遣散费,总共耗资34万4100元法币。”

他看着蒋纬国:“这笔钱肯定不是军委会出,因为出师无名啊!我们刚组建部队就遣散人员?军委会的那些大佬肯定不会给钱的,我们只好先挪用一些经费,但肯定要补上去的…”

国军(主要指中央军)此时的军饷是比较高的,一个普通士兵一个月军饷是10元法币,年收入约等于同期一个拥有五十亩田地的农民。在1936年的中国,一个拥有五十亩田地的农民的年收入约为100元法币。蒋纬国给被遣散的官兵每人发放300元法币,确实十分厚道。此时的300元法币约等于后世的15至20万元人民币,并且实际购买力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军的薪饷规定,蒋纬国此时是陆军上尉,他每个月拿80元法币,在“九一八事变”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上将宣布“国难当头,军人薪饷全面打折”,所以,蒋纬国此时每个月拿到的实际薪饷是50元法币;

廖耀湘、张灵甫是少校,每个月拿80元,

齐学启、丘之纪、黄百韬是中校,每个月拿100元,

杜聿明、孙立人、郑洞国是上校,每个月拿120元(都是打折后的数字)。

对此,蒋纬国大发感慨:“中央军真不愧是中央军,待遇真是好啊!”

“行啦,我知道了。”蒋纬国无可奈何,这笔钱肯定是他自己掏腰包的,“杨秘书…不是,杨副官。”他向门外呼喊着杨梅。杨梅走进来。蒋纬国取出一张支票,大笔一挥:“麻烦你去中央银行提三十五万法币出来。”杨梅点点头,拿起支票走出去了。

廖耀湘笑了笑,继续道:“温应星六人已经带那六个步兵营离开了南京,根据你的吩咐,以及委员长的批准,三个营去了武汉,三个营去了福州。这六个营每营约两千五百人,总计约一万五千人,现在南京这里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918团约八千人,第128团约七千人。另外,有很多矢志报国的热血青年前来报名,希望能加入我们,但我们目前是不招收新兵的。”

蒋纬国点头:“跟我说说部队的训练大纲吧!”

廖耀湘扶了扶眼镜:“也没什么,我和团座他们在先前草拟好了,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体能、射击、投掷、拼刺刀、战术。体能嘛,就是每天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游泳之类的,射击比较麻烦,我们的子弹虽然还算够,但也不太充足,打靶训练最费子弹了,投掷就是投掷手榴弹,拼刺刀也不需要说了,最麻烦的是战术。步兵战术没问题,如何运用坦克,还有如何进行步兵坦克协同作战,我们都是一知半解,只能靠汉斯等德国教官和顾问。”

蒋纬国再次点头,然后问道:“副参座,我们两团现在的武器装备是什么情况?”

廖耀湘道:“坦克、装甲车、火炮就不需要多说了,在重型装备上,我们现在最缺汽车,换而言之,我们现在最缺运输工具。我们国家的交通系统本来就十分落后,一旦开战,情况肯定雪上加霜,部队的运输、机动、转进都会陷入极大的困境,飞机和轮船都是不能奢望的,火车虽然是最理想的运输军队、运输军用物资的工具,但铁路在战争爆发后肯定会遭到很大破坏,铁路线和铁路网都会陷入瘫痪,况且,我们国家的铁道运输本来就也十分落后,如此,汽车就是最理想的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汽车自然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所以我们缺汽车。”

蒋纬国听得心头很沉重。中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是东北的辽宁民生工厂在1931年试制成功的“民生牌”75型汽车,然而,“民生牌”汽车只生产出第一辆,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中国的国产汽车事业刚刚起步就戛然而止,在这之后,中国有很多地方、很多机构先后进行国产汽车的试制工作,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国产汽车事业才真正地起步。换而言之,此时的中国是没有汽车工厂的,是不能自己生产汽车的,中国的汽车都是跟外国人买的,所以,蒋纬国才会向希特勒请求援助中国建设一座汽车工厂。

跟外国人买汽车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但没办法满足民用需求,更加绝无可能满足军用需求和战争需求。

“为了解决汽车不足和在战争爆发后可能难以继续外购汽车的难题,我们打算大批量地购买、使用驮畜来弥补和提升我们部队的运输力。”廖耀湘看着蒋纬国,苦笑着道,“所以呢,我们需要建镐你拨出一笔钱用来买马、买驴、买骡子。光靠士兵们的两条腿,显然是不行的。”

“这是必须要花的钱,我会掏钱的。”蒋纬国点起一根香烟,烦闷地抽着、思索着,“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解决或缓解这个问题呢?”

在思索半天后,蒋纬国脑中灵光一闪,他猛地一拍大腿:“有了!”

廖耀湘惊奇地看向蒋纬国:“什么有了?”

蒋纬国喜悦地道:“我想到了一样交通工具,可以很好地缓解我们部队的这个不足之处!”

廖耀湘急忙问道:“是什么?”

蒋纬国微笑着说出了三个字。

运输兵员和物资,方法无非就这几种:火车、汽车、飞机、船、马、人的两条腿。中国军队的机械化水平很低,中国的现代化水平也很低,大部分中国军人只能靠两条腿转战千里,因为中国没有那么多火车和稠密发达的铁路网,没有那么多汽车和稠密发达的公路网,没有那么多飞机,没有那么多船,没有那么多马,但是,有一种东西可以弥补军人们的两条腿和火车、汽车、飞机、船、马等运输方式之间的空白处,就是——自行车。

根据测试和统计,在理想状态下,

一个士兵负重25公斤以平均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一天能行军约40公里;

一个骑兵负重50公斤以平均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一天能行军约150公里;

一个摩托车兵负重50公斤以平均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一天能行军约400公里;

一个自行车士兵负重25公斤以平均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一天可以行军100公里。

数据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步兵在拥有一辆自行车后,负重相同,行军速度比步行提升了两倍,是徒步行军的三倍,一天或一夜可以行军100公里左右,相当于一个打了七折的骑兵,不仅如此,一辆自行车可比一匹马要便宜多了。

自行车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它物美价廉、工艺简单,不像汽车那样消耗油料,不像战马那样消耗饲料,在较为平坦的野地上十分好用,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时也不会成为士兵的较重的负担,灵活、轻便、快速、维修方便。

首先把自行车用于军队的是最擅长打仗的、一旦研制出了什么新东西就琢磨着将其用于战争的德国人,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自行车在侦察、联络、警戒、小规模袭击中作用很大,真正将自行车在战争中发扬光大的是日本人。原先历史上,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对东南亚地区大肆进攻,由于东南亚的地形不方便坦克和汽车的使用,所以日军别出心裁地使用大规模的自行车部队,特别是在马来亚半岛,人手一辆自行车的日军在丛林中打出了有东方特色的“闪击战”,不但行军速度飞快,还让英印军在听到大量自行车的钢圈摩擦地面声时误以为那是坦克群从而不战而逃的“壮举”(因为日军自行车长时间的使用,轮胎磨烂损坏,所以日军骑的是没有轮胎的自行车,钢圈碾压石子地面发出的声音,十分类似于坦克履带碾压地面。)。

“自行车?”廖耀湘在听完后,先是一愣,随即喜形于色,“好主意啊!建镐,好主意!”

考虑到中国军队的机械化水平、中国的国力、中国的交通路况等因素,国军组建自行车部队肯定会有很大作用,要比购买汽车、养马的成本低得多,自行车也不难制造,中国自产完全不成问题,中国在眼下虽然造不了汽车,但还不至于连自行车都造不出来。蒋纬国十分郁闷,不知道历史上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地普及自行车,他对此反复思考,估计这是中国军队高层们战争思维僵化的结果。实际上,有很多物美价廉的杀敌武器都没有被国军在抗战中使用,比如对付坦克的燃烧瓶,之所以没用,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建造一个或几个大型的自行车工厂,这对蒋纬国而言简直易如反掌,打定主意的他立刻说干就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