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00颗心

善卷洞

100颗心 贝壳_606212194 2695 2019-04-12 15:41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 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穴之间相互连通,景色不同。步入洞内,宛如走进一座地下宫殿。

景区内,林木葱茏,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

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

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交通:宜兴旅游2线直达。 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

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

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善卷洞风景区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

善卷之名由来以久,据《慎子》记载:相传在4000多年前,舜以天下让善卷,诗人善卷坚辞不受,入深山而隐居于斯洞,因此才得名善卷。

上洞之景以缥缈之美而名扬四方。洞内往往云雾弥漫,故而又得名“云雾大场”。洞长70米,高为30米,环壁奇石应接不暇,有的状如绵羊,有的形似骏马,栩栩如生,姿态万千。泉水由石缝之中汩汩流出,各色钟乳石映照于水中,五彩缤纷,甚为美观。

中洞为善卷洞的入口。

入门即见“狮象大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石厅,形如守卫的巨型钟乳石立于门口,审视着每位游客。石厅的两侧立有形如青狮、白象的巨石,因而得名“狮象厅”。下洞景色斐然,具有乡间田园景致。飞流瀑布由山崖之上倾泻而下,澎湃激昂。洞内的钟乳石也与上、下二洞不同。这里的钟乳石或如香蕉、或如莲藕,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水洞景色可谓一绝。溪谷流泉,曲折幽深,水平如镜。各式彩灯映于水上,氤氲灯光折射出迷幻效果,宛如东海龙宫,晶莹剔透。舍船步行可至善卷后洞。后东为善卷梁祝文化汇集之所,既有“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又有“祝英台读书处”等景观,让人在观赏景致的同时回味了一遍这篇享誉世界的爱情悲剧。

一名善卷洞,坐落在善卷乡螺岩山中,距宜兴市区 25公里。传说是在虞舜时,舜要将天下禅让给贤达的善卷先生,善卷隐避在这洞内而得名。面积约 5000平方米,游程800米。有上、中、下、水四洞,分三层,层层相通。进口处为中洞,大厅为“狮象大场”。上洞名云洞,如螺壳,终日云雾迷漫,故名“云雾大场”。洞中气温常年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环壁石钟乳,滴出涓涓细流,汇集成池潭,有“娲皇池”和 “盘古池”等。上洞狭长,有飞瀑流水,故名“瀑布洞”。沿石级经 “波涛门”、“风雷门”、“金鼓门”,可领略到先闻细涛潺潺声,渐 若风雷隐作声,继则金鼓齐鸣声,终如万马奔腾。水洞,又名龙洞,也是后洞。它是一条山腹暗河,长120米,最宽处6米,最深入4.5米,水 面距顶2米左右。人们从“壑心”乘船,行经“水关”、“地鳌门”、“三湾”,船在水洞行,处处挂彩灯,宛若龙宫游。水洞尽处,顿觉“豁然开朗”,弃舟登岸,沿绿荫小溪行,如入桃花源中。善卷洞西南,有碧鲜庵,为东晋上虞女子祝英台读书处。庵旁有祝英台琴剑之家,并有英台阁。现已建成一座仿古园林,筑亭榭,凿池塘,1992年开放。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相传在4000多年前,有位善卷先生避虞舜禅让,在此隐居,因而得名。它是宜兴三大奇洞之一。善卷洞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游览路线约为800米。上下三层,层层相连;上、中、下和水洞,洞洞相通。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善卷洞的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瀑瀑,在地下形成水潭,顶部的石乳倒映在潭中,奇异天成。循石级盘旋而下,要穿过“风雷”、“波涛”、“金鼓”、“万马”4重石门。这时,你能感受到风雷隐作,波涛远闻,金鼓齐鸣,万马奔腾的意境。这里石乳滴成的奇幻景物更多,有翠绿的葡萄,橙黄的佛手,白嫩的鲜藕,振翅的白鹤,还有通天石松,梅花屏风等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善卷之奇,主要是下洞和水洞。下洞长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在此黑暗的洞穴中前行,有时需俯首侧身才能通过,偶尔崖顶几颗冰凉的“仙水”滴落在游人的颈项。引起一声惊叫,一阵欢笑。“船在水中行,桨在洞上划”,两旁彩灯闪烁,光怪陆离,好像遨游在神话中的水晶宫。约20分钟后,见崖壁上“豁然开朗”四个苍劲大字,为梁代书法家陶宏景题刻。在此舍舟登岸,此时只见四壁石刻皆是古今游客赞美洞府的诗词歌赋。出了善卷洞,下山到了祝陵村。相传晋代女子祝英台曾女扮男装到此读书。这里原有唐刻石碑6字,现存“碧鲜庵”三字,笔迹古朴。近旁还有“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吴自立大石”和三国时代的“国山碑”等古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