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00颗心

历史

100颗心 贝壳_606212194 1716 2019-04-12 15:40

  

南通境内成陆最早的西北部为扬泰岗地外缘,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其余大部分区域为近2000年间海中沙洲逐步涨接而成。随着人口的迁入和渔盐、农耕等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各级行政建制。

汉元狩六年(前117)置临海郡,管辖海陵等29县,今海安地域即为海陵县辖地。东晋安帝年间(397~418),建如皋、等县,属广陵郡。南朝宋泰七年(471),设海安县,属新平郡(后改属海陵郡)。南通境内最早的县级政权到南朝梁陈年间(502~589)基本裁废。南北朝时期,今南通市区一带逐渐涨沙成洲,称胡逗洲。

唐中期,海安县又在海陵县境内析出单独设置,但仅存在14年(708~722)。唐朝廷在胡逗洲设盐亭场。开元十年(722)设置盐官,属扬州海陵县,隶属于淮南道。乾符二年(875)设狼山镇,归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为防务建置。

五代十国时期,今南通一带为割据政权南唐控制。南唐保大十年(952),在海陵县东乡重建如皋县,属泰州。958年,后周政权军队南下,攻克如皋东乡的静海并改名为通州,属扬州管辖,下领静海、海门两县,是通州建州之始。宋代,通州一度称崇州、崇川,隶属于淮南东路,领静海、海门两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通州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恢复为州,属扬州路,领静海、海门两县。

明洪武二年(1369),静海县并入通州,通州增领崇明县。洪武九年(1376),崇明县改隶苏州府,通州仍领海门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江苏布政使司,增领如皋、泰兴两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隶于江宁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三年(1768),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的天南等41沙设海门直隶厅。

“中华民国”元年(1912),江苏临时省议会决定通州废州设县,改称南通县,行政区划为清宣统时的13市、8乡。同时,废海门厅,设海门县。民国十六年(1927)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抵达南通,成立南通县政府。民国三年至十六年(1914~1927),南通、如皋、靖江、泰兴等县归苏常道管辖;海门、崇明等县归沪海道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3月,原属崇明县的外沙独立建置启东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江苏省行政第七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苏七区改为苏四区,增辖靖江县。抗日战争期间,南通地区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汪精卫亲日傀儡政权(即汪伪“清乡”公署)交错并存。民国三十二年(1943)1月,在国共联合抗日的背景下,苏中行政公署决定划东台、泰县、如皋3县部分地域设置紫石县,治所在海安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如皋西乡的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如皋东乡的如皋县定名如东县。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均对南通地区政权设置多次调整。

民国三十七年(1948)紫石县改称海安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通城,通如海启全境解放。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从原南通县境划南通城、唐闸镇、天生港镇、陆洪闸和近郊农村成立南通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后改为苏北南通行政区),行署机关驻南通市。南通县城迁金沙镇。

1949年10月,南通专区隶属苏北行政公署,下辖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崇明5县和南通市。1950年1月,海安、如皋2县由苏北泰州行政区划归南通行政区。5月,南通市改为苏北行政公署直辖市。1953年1月江苏建省后,南通市为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区(后改为“专区”“地区”)。其中“市”管城区、郊区,“区”管各县。1958年11月,崇明县划归上海市。1983年3月,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行署所辖6县统一由南通市领导,实行市管县体制。1989年后,启东、如皋、南通、海门先后撤县建市(南通县改称通州市)。2009年4月,通州撤市建区,重新成为南通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