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再啟人生之重生七四

第169章翁大名

  

斯薇特蘭娜給的資料,非常詳盡,不僅讓何育華瞭解,翁大名盯上有間的原因。也讓何育瞭解他對手的一些資料。這些東西,可能幾十年後,稍微在網路上google一下都可以找到,可是民國80年的台灣,你要瞭解這些東西,非常困難。

首先是翁大名,這個人本身,是相當有本事的。他的華隆集團原本的掌門人是他父親,翁明昌。翁明昌生前娶了三個老婆,翁大名是大房所出。民國六十六年,a.d.1977年,就是何育華出生那年。翁明昌驟逝。那時候的情況,翁家真是一片混亂,裡面有自家人爭搶,大房、二房的子女結合起來共同對付三房,結果兩敗俱傷,遺產被法院凍結。

外有外敵,當時年僅二十七歲的翁大銘還來不及接班,整個集團被重臣焦廷標、王又曾等人瓜分,翁大銘在倉卒中僅拿下嘉畜一家公司。

之後經過三年布局,翁大銘上演了王子復仇記,搶回了華隆及農林的主導權,也透過股票操作修理過華新焦廷標,並在1980年,從亞世集團鄭周敏的手中拿下國華人壽。

現在的華隆集團,規模是相當大的,翁大銘非常懂得財務操作。在他接掌華隆集團之後,獲利節節昇高。在民國七十八年,華隆集團的年營業額已經高達一千八百六十一點四一億元,是台灣各企業集團的總冠軍,連台塑王家、國泰蔡家、台南幫吳家、遠東徐家、新光吳家都差他一大截。透過併購,華隆集團旗下擁有華隆、嘉畜、農林、欣欣及同光等五家上市公司,並掌握國華、洪福、大江、財源四家號子。

另外,就政商關係來說好了。翁大名的政商關係不錯。他的政界朋友個個大有來頭。比方說,國民黨內的輔選大將關中,就是翁大銘的好朋友。他自己成立了一個「民主基金會」,翁大銘不但一口氣就捐了一百萬元,而且還擔任這個基金會的董事,以示力挺。而關中的妹妹關珠,也在華隆集團旗下的國華證券公司擔任協理。

另外,目前擔任台灣省議員,後來曾任台視董事長的鄭逢時,也和翁大銘走得很近。鄭逢時的妻子王玲惠是農林公司的副董事長,弟弟鄭逢德是洪福證券董事長,岳父王繁洲是洪福證券總經理。

剛上任的交通部長張建邦、擔任過內政部長、台北市長,目前擔任行政院常委,再過幾個月又會重新接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也跟他有不錯的關係,身為台北市議會副議長的陳炯松,更擔任過翁大銘旗下的太平洋聯誼社董事長。

這樣一個,相比起有間茶行,龐然大物般的公司,為什麼會盯上小小的有間茶行呢?

主要是因為,有間茶行的營利太過良好。翁大名看中了有間的潛力。有間茶行,這一種連鎖茶行的模式,現在在台灣蔓延開來,已經被很多業者看中,視為頗有潛力的發展模式。

這個時候的台灣,因為開放外資來台灣經營服務業,所以很多跨國食品零售集團和連鎖體系都湧入了台灣,比方說,麥當勞、頂好、區臣氏等等。

以日後遍及全台灣,號稱有五千間門市的7-11來說好了。他在民國69年創立,創立七年後,才開始有獲利。

而有間茶行呢?民國74年創立,創立之初便獲利,之後便開始走上的急速擴張的路途。

雖然有間茶行,肯定無法和日後的7-11,或是全家這類的店相比。可是有間以一種很簡單的模式,快速在台灣蔓延。等到佔領地盤之後,又反過來穩住地盤。

台灣的食品業者,之所以會積極進入連鎖便利商店,統一的7-11、光泉的萊爾富,一方面是為了通路,一方面也是為了現金流。一家企業,只要你有持續的現金流,不斷有錢可以付帳,哪怕你虧在多,都可以持續挺下去。

有間茶行,近年擴張的腳步並沒有放緩,還是不斷的鋪點,如今規模已經達到了八百家,這還是直營店。平均每間店的月營利,可以達到兩萬。

不要看翁大名的華隆營收接近兩千億,可是那是營收。如果他手底下有這麼一間,營利可觀,未來成長潛力很大的連鎖茶行,可以提供現金流,對他的事業幫助很大。

要知道,未來台灣,201x年的這種連鎖茶行,市場是150億。現在雖然遠不到那種規模,可是翁大名也看出來,有間茶行未來幾年,營收還會快速增長。

更何況,他這幾年綜橫股海,幾次在有間茶行手上,差點栽了跟頭,雖然他不是器量非常小的人,平常還愛拿跟拐杖充紳士,可是他不介意使點小手段,拿下一間有潛力的茶行,順便彌補一下股市不利的損失。

面對華隆、翁大名,這樣一個有財力有勢力的龐然大物,何育華想要一下擊垮他,不容易。可是要給他找點麻煩,簡單。在收到斯薇特蘭娜的資料後,何育華馬上就動手了。

財訊月刊,這是一家商業週刊,在台灣也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民國63年創刊至今,在台灣也佔有一席之地了。這一天,財訊的副總編輯,梁永煌,收到了一份自稱是接密者的讀者投書。打開一看,裡面羅列了很多資料。揭發一起官商勾結的事件。

本來,梁永煌不想理睬。身為一個文人,他天生對這種匿名檢舉的方式感到反感。可是因為內容太過驚人,他又不願意放棄,假如裡面都是真的,那不僅僅會是雜誌的一個頭條,更可以揭發一起官商勾結的事件。

這份資料,指出了一件事。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股票上市的華隆公司向證管會申報,出售名下所持有的國華人壽公司股票五百萬股,承接這些股票的人是張家宜和游顯德。其中,張家宜買了二百二十萬股,游顯德買了二百八十萬股,每股的交易價格是一百二十元。也就是說,張家宜付出了二億六千四百萬元,游顯德掏出了三億三千六百萬元。在這次的持股轉讓中,華隆進帳了六億元。

上市公司的持股轉讓,在自由經濟市場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原本也不足為奇。不過,證管會為了照顧小股東的權益,所以也特別規範上市公司及董監事們不得任意出脫持股,如果要把手中的股票脫手,必須向證管會申報並且公告。所以,華隆這次賣掉手中的股票,也依規定申報,並且在青年日報上刊出公告。表面上看來,絲毫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基於職業敏感度,梁副總編輯發現,華隆把子公司的股票賣掉,目的當然是為了變現。可是,為什麼要變現?是為了降低華隆轉投資的比例嗎?還是缺錢孔急呢?

如果只是為了降低轉投資比例,那代表著華隆在得到這筆現金之後,很可能會再作別的投資,記者若能提早掌握到投資動向,那自然是一則不錯的新聞;如果是因為母公司缺現金周轉,所以不得不變賣手中的股票,不必說,那更是一則大新聞。

接下來,資料解答了梁副總編輯的問題。資料中指出,華隆在賣掉五百萬股國華人壽股票的過程中,有點怪異的地方。

首先,華隆一口氣賣掉五百萬股股票,這個交易量,就大到有點嚇人的地步了。其次,有能力買下這麼大額股票的人,應該有非常雄厚的財力背景才是,但是,與華隆交易的張家宜、游顯德,這兩人在股市中卻是名不見經傳,既非作手,更非大戶。莫非,他們兩人只是某名超級大金主的人頭戶?再者,交易價格為每股一百二十元,這價格,以現今,台股崩跌的狀況,看起來是很高的。可是,以當時的股市行情比較,國泰人壽的股價已經突破一千元,國華人壽雖然沒有上市,但價格應該差不到哪裡去。以每股一百二十元成交,這算不算賤賣資產呢?

梁永煌接著往下看下去,資料中揭示了張家宜是何人,她就是張建邦的女兒。

張建邦,在政壇嶄露頭角,是從民國五十八年底,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後第一屆市議會選舉時算起。那一年,張建邦才四十歲,就當選院轄市市議會的副議長。在此之前四年,張建邦三十六歲時,就出任淡江文理學院院長,可以說是相當的「青年才俊」。到了民國七十年底,張建邦的仕途更進一步,成為台北市議會的議長。

張建邦,剛剛接任了交通部長一職,他會接任交通部長,主要是他跟你等會先生關係不錯。你等會先生,曾經擔任過台北市市長。故而與張建邦關係不錯,故而內閣改組之時,擔任了交通部長一職。

而翁大名與張建邦的關係頗深,不過他不是跟張建邦關係好,是跟張建邦的妻子,姜文錙,關係好。不過大家不要想歪了,不是那種環保帽的關係。

當初翁家因為爭產的緣故,結果家產都遭到法院凍結。姜文錙,是跟翁家三房的關係不錯。由她出面,做了和事佬,來了一個大河蟹。進而順利解決遺產風波。

算是為了報恩,姜文錙也因此成了華隆集團的監察人。姜文錙的兄弟姜文鉞,日後也出任國華證券總經理,而張建邦的女兒張家宜則擔任國華證券董事。投桃報李,翁大銘也出任淡江大學董事。這兩家的勢力就結合得更密切了。

註:本文部份內容取材自網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