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凰临九天

第275章佞臣

凰临九天 墨白焰 2355 2019-04-16 09:54

  

霜降那天,浮余国皇帝因病驾崩的消息终是传出来了。

举国哀悼自是必不可少,一国之君该有的丧葬却被从简置办,仅仅是发了文告与遗诏而已。按照遗诏所述摇身成为辅政大臣的君弈声称,丧葬从简是邵季城本人的要求,而这个说法并没有换来多少朝臣百姓的称赞,更多的人认为,已故的皇帝只是老糊涂了——否则,他怎会做出那般不合理的皇位安排?

太子的窝囊无用几乎是天下皆知的,邵季城在世时就有很多朝臣先后提出改立储君,也有很多人明里暗里建议宁王邵正则才是皇太子的合适人选。先前太子邵灵均出事,有人担心有人叫好,也有人说这下太子必倒宁王当立,可是谁也没想到耗到最后,耗到皇帝驾鹤西游,最终顺理成章登上帝位,斗大的名字出现在遗诏里的,还是太子邵灵均。

宁王邵正则呢?

文告和遗诏公布时,所有人都在问。

身着紫色大科绫罗朝服,头顶三梁冠,已然位极人臣的君弈从容不迫地回答了众人的问题。

“宁王主动请缨前往北陲鼓舞军心,身先士卒。同行的另有叔桐皇子——这是皇贵妃娘娘的要求。”面无表情看着殿下交头接耳却不敢大声言语的朝臣们,君弈一抹嘲讽冷笑飞速掠过,而后又恢复漠然,“按先帝遗诏吩咐,帝驾崩后,新帝即刻登基。然新帝过于悲痛至于病倒,暂不便进行登基大典,故择日再议。”

文武百官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只要带个脑子来的人都看得出,太子这是被软禁了,不然那个没心没肺的蠢货会因为皇帝驾崩病倒?扯淡!

不过这些话也是敢怒而不敢言的。如今身为辅政大臣的君弈摆明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遗诏上指定太子继位,只要他掌控着太子,谁又能说些什么?自然也有人质疑那遗诏的真伪,君弈则毫不在意地将遗诏拿出来给众臣展示了一番,轻轻松松压过这波猜疑。

所有人心知肚明,而今,没有谁能限制得了这位立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年轻丞相了。

毕竟,东陵王已经不在。

“微臣认为,登基大典乃是昭告天下新帝继位的重要仪式,若是不进行登基大典,那么新帝的身份便名不正言不顺。是而微臣建议,纵是新帝龙体欠安,还是该坚持完成大典,以新帝身份正式与朝臣及百姓见面,这才能让天下信服啊!”

种种议论中,有朝臣躬身站出,声音洪亮地替众人道出心声。

君弈撩起眼皮看了那人一眼。

兵部尚书赵涣海,侍奉过两朝皇帝的老臣,出了名的忠正耿直,是这朝中少有的忠臣了。

君弈单手负后,目光并不与赵尚书相交,懒懒一扬手,慢声道:“赵尚书说话之前,还请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前几日钧天门掌使送来七封密报,每一封都是对赵尚书通敌卖国、草菅人命的指控。对此,赵尚书有何辩解?”

赵尚书浸淫宦海数十年,怎会看不懂君弈的把戏?登时勃然大怒,横眉冷目伸手直指:“君弈你这佞臣贼子!谋害先帝软禁太子,如今又要陷害忠良了是吗?前朝内外谁不知道我赵涣海为官清正、一心为我浮余国江山社稷?怎着到了你这里我便成了罪臣?你说我通敌卖国、草菅人命,好,拿出证据来!你若拿不出,我便不服!你便是诬陷忠良的奸佞!其心当诛!”

赵涣海年过七十,却是个老当益壮的武人,一声声质问洪亮如雷,响彻殿堂。

一众不敢说的朝臣要么低下头避祸,暗中窥视情势;要么试图悄悄投去支持目光,巴望这位有勇有谋的老臣能够挫败君弈,至少不让他们屈辱地被一个竖子踩在脚下。

然而君弈从来不是那么容易被挫败的人。

“既然赵尚书不肯承认,那么我只能想办法让赵尚书开口了——我知道赵尚书与吏部尚书是往来多年的挚友,大概吏部尚书不会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要亲自拷问赵尚书,这倒是挺有趣的。”

君弈似是早料到赵涣海会否认,他只是一个眼神递过去,陈总管便立刻会意,捏着尖细嗓音呼喊来一群禁军士兵,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毫无道理地将赵涣海拖走。

原本还有些零星议论声的朝堂,一瞬间鸦雀无声,文武百官个个噤若寒蝉。

吏部尚书是君弈刚刚拔擢上来的,显然是他那一边的人,赵涣海纵是与之有交情,又怎敌得过性命和官帽?想来只要进了礼部,种种大刑伺候是少不了了,也不知道下次再见到赵涣海时,他是气息奄奄,还是干脆成了一具尸骨。

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指责君弈强加在赵涣海身上的莫须有罪名,也没人敢问些什么,在一位忠正耿直的重臣被拖入生死未卜境地后,这朝廷,算是彻底死了。

谁敢与一个手握天下大权的疯子争斗?不要命了么?

不过这还不是君弈疯狂的全部,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处理过赵涣海后,君弈再次扫视躬身低头直冒冷汗的朝臣们,语气里带着几分厌倦:“身为臣子,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希望列为都有个分寸,莫要效仿赵尚书有恃无恐自找麻烦。此外,前段时间有贼人闯入宫中意图行刺圣上的事,想来诸位都知道了。新帝对此事十分愤怒,不愿再看到类似情况发生,故而草拟了一道圣旨。”

陈总管接君弈的引子,走到朝臣前,趾高气扬展开一卷圣旨高声宣读,再一次满朝震动。

圣旨的内容十分简单。

“圣人有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今我浮余国前朝后宫屡出事端,经查皆为有不臣之心的门客谋士策划,江湖莽夫执行。为杜绝类似之事端再现,特下此令,着各府于三日内呈交府中门客名册与私兵数量,若有隐瞒不报者,斩;有包庇私放者,斩;有抗旨不尊者,斩……”

一连串的斩斩斩。

满纸的杀杀杀。

文人武者,皆无遁形之处;普天之下,再无安宁之土。

君弈听着一声声惊呼,满意地闭上眼。

是,这就是他想要的。

天下大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