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最后的太子

第77章戊寅兵变

明末最后的太子 说爱太烫嘴@ 1203 2019-06-05 09:07

  

大明崇祯十一年(1638),直隶真定府辖下的获鹿城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兵燹之灾。因岁在戊寅,故称之为“戊寅兵变”。

这次兵变明清史籍中俱无记载。只有清乾隆年间、光绪年间所修《获鹿县志》有记载。志中虽痛言其:“残酷之烈,莫此为甚”,但对兵变的具体情况却语焉不详。特别是对这次灾难的祸首没有提及。其实,这次兵变的祸首是尚未入主中原的满清多尔衮所部。

清朝统治者在尚未入主中原之前,曾多次发兵入关内骚扰杀掠。

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清文宗授多尔衮奉命大将军。令其统右翼兵岳托与太子豪格的左翼兵南下征明。清军从童家口东登山,毁边墙而入。两翼兵会于通州河西,越北京至涿州分兵。右翼兵傍太行山东麓,左翼兵沿京杭大运河,长驱并进,南下抢掠。清军所至之处,明将“率皆溃遁”。

多尔衮的右翼兵顺太行山麓,占据正定后,又进兵获鹿。获鹿军民奋勇战守,终因孤立无援,被攻破城防,惨遭杀掠,这就是所谓的“戊寅获鹿兵变”。

清军攻破获鹿后又西进井陉至山西界而还,然后奔向山东。《井陉县志》载:“崇祯十一年(1638)清军自通州、涿州至正定,来井陉破张村堡”,即指清军的这次行动。

清军的此次行动,在《清代七百名人传》中的“多尔衮传”“豪格传”中都曾提及。虽未言戊寅血案,但从时间和进军路线上可以断定:戊寅血案确是清军所为。清军在八月九月前后由关外发兵,由山东返回是次年的四月,依次判断,戊寅兵变大约在农历十一、十二月前后。

清军将至,署获鹿县事的吕之荫即与县绅士魏天贵、赵民征、谢昌绪等人商议准备战守。清军攻城,魏天贵的儿子知策、知节一守东南一守西北,同千总刘邦祚、王振基、吕汉等人统乡勇同心拒守,等待援兵。守至五日,援兵不至。魏天贵便派儿子知策持血书出城求援。但巡抚张其年拒不发兵。知策无奈,只好连日回城报告,扬言则说援兵马上就到。到第八日,城终被攻陷。魏天贵一恸而亡。魏知节战死。知策手刃其子女投于井中,奋勇巷战,被清军用火烧死。知县吕之荫及赵民征、谢昌绪等人同时殉难。守城乡勇见城被攻破,纷纷持空拳、冒白刃,奋勇战斗,八百忠魂同时殉难。年迈的曹时熙老人,力战不支,遂将妻儿垒于夹墙之内,自己触墙而亡。

清军入城,大肆烧杀掳掠,获鹿城中顿时尸横满街,昔日熙熙闹市,变得阴风愁云,惨不忍睹。

戊寅兵变,获鹿城蒙受了巨大损失,人民死亡一千余人,文物典章、珍奇财物被烧掠殆尽。事后,崇祯帝下诏诛巡抚张其年,并旌表知策、知节兄弟,建取义祠于东关外。但明王朝不久就灭亡了,清代统治者对它3犯下的罪行极力掩饰,史籍中只字不提戊寅兵变。获鹿乾隆、光绪两次修志,因关一县的大事,不得不提,但对其真相却极力掩盖、混淆。以致给后世的研究带来了极大混乱。因不加修护,取义祠也日渐破颓、消失了。戊寅兵变的真相也渐被模糊淡忘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