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

第八首活捉金精入木

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 雪狐4651 2668 2019-07-27 17:00

  

虽然作者菌不知道金精是什么,但能活捉的一定不是凡物……而入木(三分),也许是一种传承吧。

这几天作者菌朝五晚九的……搞事情(建立三体地球根据地),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什么突**况都没有,作者菌呢也步入正规生活了……开学如果没写完作业会怎么样……

虽然不知道竖刁当初是怎么想的,但小白也很上路啊(虽然最后上了黑车)……为什么会想起这段黑历史呢?当然是触景生情了……不是作者菌,是看到了苏洵大大写的《辨奸论》由感而发的。其实作者菌说这些,只是想引起大家对宋代的兴趣,毕竟作为一名词人嘛……

水调歌头(十之八)

神气精三药,举世没人知。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心地不明天巧。业识更缠地网,背却上天梯。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

树头珠,潭底日,显金机。两般识破,性命更何疑。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方表丈夫儿。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

自古八集出福利?!……当然在遥远的宋代,福利似乎很廉价……"神气精三药,举世没人知。"精气神是三味药,世人都不知道(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一上来就这么高大上的话题,真当套路不要钱啊……可以从这里看出,神话原始于精气神。

"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在古代怎么判断一位高手呢,当然是看他的精气神了……修炼了内功的人和没修炼的完全不一样,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要不然你以为那些山川河流是怎么来的……那可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心地不明天巧。业识更缠地网,背却上天梯。"心为地,不知道天的巧,业术知识,更缠绕着地的网笼,背着的却是上天的梯子。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骑着毛驴找毛驴?

"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古往今来多少的豪杰,不过是醉生梦死……也许吧,朱敦儒大大也说过“万事原来有命”。

中场,不用多说了吧,《佛说四十二章经》的五六七八九章……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人有许多过错,而他自己不觉悟,不悔过自新,这就顿然失去了改过之心,那么罪业就会向他奔来,就好像河水流向大海一样,越积越深越大。如果人有过错,能自己知道错了,从而自己改正解脱,能改恶行善,那么,他的罪业自然就消除了,就好像病人出了一身汗,渐渐地疾病就会痊愈或减轻了。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释迦牟尼佛说:当恶人听到有善人在做善事时,就故意来找麻烦,打扰破坏行善。这时,你要自己心平气和,做善事不动摇,也不要恼怒责骂打扰你的那个恶人,不理睬他。那么,那个恶人,就是自己给自己添恶业,暴露了他自己的做恶行径。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释迦牟尼佛说:有人听说我在信守佛道,修持奉行大仁大慈,就故意来骂佛,佛听到骂声,也不回答。等到那人骂声停止了,佛就问他:“如果你用礼貌仁义对待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礼貌仁义是否还是回到自己身上来?”骂人的人回答说:“是的,是回到我自己身上来了。”佛又说:“现在你骂我,我不接受、不理睬,那么你自己就招祸了,恶业就回到你自己身上了。这就像发出声音就会有回声,影子是紧随着物体一样,永远也不会分离的,你骂我招祸造成恶业是永远也不会免除的。所以,要言行谨慎,不要做恶事。”

佛言: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释迦牟尼佛说:无德的恶人要加害有道德的贤人,就好像面朝天唾口水一样,口水并不能唾到天上去,还会落到自己脸上;迎着风扬灰尘,灰尘并不能扬到别处去,还会反转来撒落自己的身上。贤人是不可以毁谤的,毁谤陷害贤人,自己必然招祸而遭毁灭。

佛言:博文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释迦牟尼佛说:只是广博地闻听佛法,产生爱佛法之心,这并不能真正修得佛道;只有一心一意奉行佛法,你自然就会得修佛道的极大成就。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释迦牟尼佛说:看见别人在布施,要跟着欢喜、支持,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有个沙门问道:“随喜的人都有了很大的福报,那么,布施的人应得到的福报是否会没有了呢?”佛回答说:如像有一支火炬,成百上千的人拿上火把来分取火种,也点燃火炬,用这火煮饭照明。但是原来的火还是存在的,并不因他人取火而消失,布施所得的福报也是这样的。

我佛竟以慈悲为怀啊……

"树头珠,潭底日,显金机。两般识破,性命更何疑。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方表丈夫儿。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

可能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吧,树枝头上的露珠,潭底的太阳,显现出金子的气息。这两般识破,性命有什么好怀疑的。果然年纪大了,理解性也不好了。

活捉金精(具体是啥作者菌也不好说)放入木中,练成当初的精气神,才仪表堂堂是大丈夫。

"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这里也和乎开头,举世无人知,因为这是修道的乐趣,只有很少的人才能明白(断句很重要啊)。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