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未来之路

前传——古国变革者

未来之路 不死邪神 8409 2019-07-28 22:12

  

华耀古国一个极其强盛的国家,国土面积、人口排世界第一,地大物博这个词是他们发明,是专门为了形容自己国家才发明的,同时有着与其世界第一强国相匹配的军队,国家领导者智慧贤明,百姓和谐善良,这些都不是华耀古国最自豪的地方,古国人最自豪的是地方从国家的国名就可以得知了——古国,华耀古国最自豪的是他们的历史,古国有着完整的千年历史,除了华耀古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敢自称“古”,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华耀古国一般持续千年历史而不断代,千年的时间已经让无数国家化为了历史的尘埃,只有华耀古国屹立不倒,千年时间让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华耀古国最幸运的是最杰出的思想家诞生在古国开国之初,他们称其为圣人或者圣贤,古国开国的七圣贤是成就最高的,他们思想和留下的名著熏陶着着之后的每一代华耀人,华耀古国能够千年不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代代华耀人继承者他们思想传承下去并以此为荣,除了七圣贤外,千年的时间也让华耀古国涌现出无数的人才来建设自己的国家,靠着这些华耀古国人们富裕,军队强大,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霸占着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使得万邦来朝,不得不承认华耀古国天朝的地位。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过去式了,现在华耀古国远没有之前那么强大了,准确说不是华耀古国变弱了,而是除了华耀古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变强了,强大到出乎古国人们的想象。

古国悠久的文化是他们自信的地方,也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元凶。

这和华耀古国的国策有关,三百年前当时国家的统治者发现自己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和华耀古国相比其他的国家落后愚昧,他们羡慕古国的文化,向古国学习,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的,圣贤的名著中教导者古国人要善为人师,可古国的文化一传到他们的国家就和本土情况相结合,对圣贤的经典大幅度修改,这是古国人无法容忍的,圣贤留下的东西怎么能被随意篡改!这可是对圣贤的大不敬!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古国人决不能原谅这点,并认为既然你们乱篡改圣贤留下的东西,那么你们就没有学习的资格,自此华耀古国开始封关锁国,其他的野蛮国家没有资格进入古国,反正古国地大物博足以养活自己国家人,没有贸易方面的需要,自给自足这也符合圣贤们的教导。

自此华耀古国关闭了国门,他们自认自己的国家宛如神域一般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其他凡人国家只能在地面上远远的瞻仰和崇拜。

之后世界的变迁和华耀古国再无关联,一直到五十年前,华耀古国的天国梦惊醒了,打碎华耀古国国门的是与古国国土相邻的新兴国家,因为一次冲突和古国开战,开战之前古国领导层嘲笑着整个新兴国家,国土面积连古国的二十分之一都没有,建国历史也只有短短六十多年,靠着小小的弹丸之地和短暂的历史,怎么能够和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国相提并论,更可笑的是新兴国家出动的兵力只有短短不到八千人,古国的常备军队何止百万,每个人一口唾沫都想将八千人给淹死,这种找死行为,古国的领导层只能这样表示:古国沉寂的太久了,是时候让世界明白古国的强大,让他们明白“犯我古国者,虽远必诛!”这句古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华耀古国要让这个新兴国家变成古国的一个省!他们可是经过千年考验的古国!一个没有历史积累的国家在古国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和华耀古国绝对的自信完全相反的是战局,八千人的军队竟然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攻入古国,仅仅三个月竟然离古国的首都不到八十里了。

这让所有的古国人都大跌眼镜直呼妖孽,不明白为什么?遵循圣贤教导和有着千年积累的古国为什么会败的那么惨。

古国三百年的封关锁国使其错过数次技术、**,这个新兴国家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没有历史包袱,不断的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来武装和强大自己,国土虽小可其国力已经不容小觑,尤其是他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和大炮,而古国的军备三百年来没有丝毫进步,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对于热兵器他们别说合理应对了,连见都没有见过,还认为是某种妖术和邪术,妄图以黑狗血和童子尿破之!人数上古国压倒性的优势,可遇上了从来没有见过的武器,古国的将领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应对,他们自己都慌乱了,怎么指挥下属作战呢?只能望风而逃,偶尔有些不怕死的正面对抗,却用极其原始甚至愚蠢的方法进行作战,自然是惨败,八千人打倒古国首都附近伤亡不超过五百,这种仗已经没法打了,古国只能选择议和,如此情况下的议和,丧国辱权的条款自然不会少,古国不得不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并且进行了割地。

一直以来古国人有着相当的自信,将古国之外所有区域称呼为蛮夷之地,认为其他国家的人都在吃生肉、衣不遮体、不服教化的野蛮人,现在的古国在整个世界眼里才是不折不扣的蛮夷。

这场战争只是开始,很多国家都知道一直故步自封的古国早已没有以前那样强大了,只是不确定他们还剩下多少实力,现在他们确定了,古国只剩下表面的光鲜亮丽,内在已经是一个软柿子了,既然是软柿子谁都想要来捏几下,参与瓜分古国这块极大蛋糕,之后几场的战争古国是打多少输多少,战争赔款和割地不断增加,要不是想要瓜分古国的国家太多,这些国家内部利益分配不均,互相制衡着,华耀古国的历史已经结束了。

古国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强大的古国如此不堪一击,为了搞清楚这一切,古国的人开始向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派遣年轻留学生去探明这一切,这不去不知道,一去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变样了,只有古国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已,其他国家以最先进的技术、思想、经济制度、生产方式,以工业化来增强国力,其效率和成果是古国以传统方式所不能比的,他们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神话世界一般,他们明白了其他国家在古国封关锁国的三百年里将神话变成了现实,古国却依然如同凡人一般,这种局面古国怎么可能不败!

对于古国历史的骄傲已经在他们心中彻底消失了,只剩下对世界其他国家先进体制的痴迷和疯狂,他们最后回到了古国成为了最初的改革派,他们要通过改革来改变古国,让古国重新强大起来。

历史上哪一个改革是容易的呢?有改革派自然也有守旧派,就是不愿意改革仍旧死死抱着古国原有体制不放的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祖宗的规矩不能改!”古国的文化中对于圣贤和祖先是极度崇拜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些祖先和圣贤留下的规矩,这让他们怎么可能接受,更何况守旧派的核心权利、地位、财富就是围绕着这些古老的规矩产生的,改变了规矩就触犯了他们核心利益,他们自然要狠狠的拒绝,甚至将那些先进的技术贬低为奇淫巧技、旁门左道,守旧派当时紧紧把握着古国的最高权力,那些留学生虽然都是中流和上流社会的子嗣,可还没有成长起来掌权,他们人微言轻无法与父辈们对抗!

改革派无法影响古国高层,在古国基层也无法获得支持,之前的战争虽然失败了,可古国的民众依然没有发现问题所在,认为只是时运不济或者是将领无能,而不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突然让他们改变父辈、爷爷辈、太爷爷辈一直传承下来的规矩,去接收新的事物,这很难很难,毕竟祖祖辈辈都是那么下来的,他们的先辈都是那么生活的,所以要求他们在现在自己一代改变是极其困难的事。

可以说最初的改革派举步维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对改革派越来越有力了,首先不断的战争失败,战胜失败带来的负担,最终还是落到古国的民众身上,古国的民众负担越来越大,使得他们对古国原有的规矩正确性产生了怀疑“祖先留下的规定一定真的没错吗?如果真的没错,那为什么古国会被那些洋鬼子逼成这样?”这是大部分底层民众持有的疑问,随着古国被强行开国,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的产品进入了古国,这些东西也确确实实比古国传统的东西好用,底层民众也开始慢慢接受先进的事物,没有最初那么排斥了。

古国较为富裕的中层和高层也越来越多的将自己的子嗣送往国外学习,这为改革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最初的改革派成长了起来,也开始逐渐掌权,改革派的声音在古国越来越大,开始有了和守旧派分庭抗礼的趋势,可这也仅仅是趋势,守旧派依然把握着古国最大部分的权利。

改革派不断强大,守旧派也就不断打压,在军队中、在政局中、在商业中、在教育中、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传统和先进,改革和守旧不断的交锋着,双方冲突也愈演愈烈,剑拔弩张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似乎整个古国即将彻底被分为两个部分,古国最终没有化为两部分依然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并且走向复兴不断强大,几乎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巅峰,这一切的功劳要归功于一个人——姜澜。

那一年帝国的皇帝刚整备好自己的军队,开始了未来被称为“帝国大扩张”的战争,那一年科穆尔当上韩翔国的国家领导人没有多久,还在为如何保证今年冬天不饿死人,不冻死人而头疼不已,同样在那一年姜澜的人生则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他在未来对古国甚至是世界,乃至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中当时年仅二十六岁的姜澜看着报纸,然后怒气腾腾的将报纸摔向一边,谩骂道“扯淡!”

今天上最头条的新闻是一座六百年古宅失火被毁,在注重历史,崇古的古国中一座六百年的古宅被毁自然是会引起关注,但这件事却在整个古国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原因如下首先这种古宅的拥有者是七圣贤之一孔姓圣贤的后代,因为祖先名列七圣贤之一,所以时至今日他们的家族也有着超凡的地位,这种古宅供奉的也是这名圣贤;其次最初失火的范围很小,并不会殃及整座古宅,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扑灭,而问题就是出在“处理得当”上,扑灭火需要人力,而他们家的家规是禁止外人进入古宅,也就是缺人,如果当时的家主能够大开方便之门,暂时改变一下所谓的规矩,及时的让更多人进入古宅灭火,灾难也不会发生,可那位家主死活不让其他人进入古宅,眼睁睁的看着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古宅被烧毁,原因只有一个“祖宗的规矩不可破。”

在报纸上那位家主还非常自豪的表示“古宅虽然被毁,祖宗的规矩守住了,如果让外人进入了古宅,那么我就没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

这件事在古国产生明显的两极化,一部分人对孔姓家主表示钦佩,为了守住祖宗的规矩竟付出了如此代价,自己的两个女儿都葬身火场,也要守规矩,不愧为圣贤的后代,另一部分人则是大骂孔姓家主食古不化,草菅人命,原本一件小小的失火变成如今的大难,明明可以很简单的处理,却因为所谓的规矩,让这场灾难发生。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讨论和辩驳,着何尝不是古国改革派和守旧派的又一场博弈呢?

姜澜看到这条新闻如此火大,他自然是支持改革的,但他并不是改革派的人,近些年来改革派越来越激进了,他们认为古国现在落后于世界,原因就是古国那自以为傲的历史和文化,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沉重的包袱让古国止步不前,古国历史中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要进行大规模改革,有些甚至是手握重权的人,可最后为何失败?原因是改革还没有开始,就被冠以“不符合祖宗留下的规定,这是欺师灭祖行为”而被抗拒,使改革毫无进展,以那个新兴国家为例,他们没有历史的包袱,可以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体制来强大自己,所以才能短短几十多年内将古国打的落花流水,所以要古国强大必须要舍弃历史的包袱,将那些错的、旧的全部毁掉,从而轻装上阵开创古国新的未来,古人之中最有名的七圣贤自然是改革派主要的打击对象,这种思想在改革派中还不算是最激进的,最激进的人认为古国的人种有问题,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发展千年的古国竟然会被一个历史古国十分之一都远不及的新兴国家击败,古国人血统低劣,外国人血统优秀,想要古国强大必须要大量引进国外的优异血统来改良古国人的血统,万幸的是这种极端的想法在改革派中也只有极少数。

姜澜不是改革派,更不是守旧派,这些年来守旧派也改变了,对于改革也不是最初那么排斥抗拒,无论古人的教导是多么正确,在古国不断战败的现实面前,他们也要重新考虑古国的未来,像最初认为“那些所谓先进技术是奇淫巧技,那些国家靠着这种旁门左道只会是昙花一现,古国只要继续遵循圣贤的教诲,就能继续在下一个千年中屹立不倒。”这类人在守旧派中也已经获得不了多少支持了,守旧派也明白古国想继续存在必须改革,可问题在于怎么改,掌权的守旧派在近十多年也对古国进行一些改革,不过最根本的内容没有变,产生的效果不大,要对最根本的体制进行改变,这要牵扯到方方面面,守旧派没有这个胆魄,更何况改革派的想法太过激进了,按照改革派的想法来改革古国,古国还是古国吗?千年古国最后还会剩下什么?因此他们必须要拼尽全力对抗改革派。

姜澜对于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斗法,只能叹息,他认为对于古国而言最正确的道路是改革派和守旧派双方联手,携手并肩找到一条符合古国国情的道路,既用先进的技术来强大自己,同时又保留着古国千年的文化,这对古国才是最好的。

有姜澜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比起单纯的守旧和单纯的改革,这才是一条更光明的道路,但事实上却是完全不可能,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人微言轻,缺乏力量,同时此刻改革派和守旧派势同水火,让他们联手探索新的道路简直比登天还难,退一万步来说改革派和守旧派联手了,可这条全新的道路探索可比单纯的改革和守旧难上百倍,既然想要两全其美,其难度自然异常之高,如何做到姜澜所想要的将先进和古老结合起来,他也没有任何想法。

在家中姜澜叹了一口气,然后将心情整理了一下,他有点忧国忧民,但却没有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地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古国人,没有决定古国未来的权力和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想的再多也只是庸人自扰之。

姜澜一直认为有多大力量承担多大责任,如果他是古国最高统治者,自然要肩负起将古国带向强盛的责任,不过他不是,所以对于古国的现状他也不过是发发牢骚的地步。

对于实际生活而言,守旧派更加符合姜澜的利益,因为姜澜是一名考古学家,不,应该是考古学者,自称考古学家姜澜还差一点,不过也快了,只要完成了这次考古行动,完成自己的论文,以后姜澜就可以被称为考古学家,这还是让姜澜很兴奋的。

考古学家在崇古的古国中自然是有着相对高的地位,所以才说守旧派和姜澜的利益相符,如果改革派当道,姜澜的社会地位就不会那么高了,说不定还会成为过街老鼠。

姜澜并不喜欢考古学,他热爱天文学,古国被武力开国之后,大量的天文学著作进入了古国,姜澜如饥似渴的学习,发现古国所骄傲的千年历史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夜晚星星所发出的一道光,到达自己的星球都有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时间是一个单位,单位在对比中才有意义,千年时间在人类文明中算是漫长的了,可在更广阔浩瀚的星空中,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般不值一提,姜澜经常会想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那么也极有可能诞生出各式各样的文明,那些文明和古国相比又会如何呢?以千年历史自傲的古国,在这些文明面前又该如何自卑呢?

天文学才是人类的未来,人类迟早要走出这颗小小的星球,去更大的世界发展,这是姜澜所相信的。

不管姜澜多么热爱天文学,他的专业依然是考古学,原因无他,姜澜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考古学家,当自己的父辈在某一领域获得极高成就时,他的孩子走上父辈同样的道路就会轻松很多,姜澜是热爱天文学,却也没有到可以愿意为天文学,反抗自己的父亲,放弃一条相对轻松,容易获得高成就的道路,天文学只是姜澜的一个爱好,考古才是他的主业。

有着父辈在前方引路,加上姜澜自己的努力和机遇,年仅二十六岁的他就在考古界小有名气了,离获得考古学家的称号只差一步。

考古说到底也是要进入遗迹获得实际成果才会被认同,为了避嫌,姜澜没有参加父亲的考古队,而是加入了另一个有着不亚于自己父亲的考古学家的队伍。

对于此次考古姜澜还是非常兴奋了,之前说姜澜不喜欢考古,但绝对不讨厌,毕竟人是不会在自己讨厌的领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姜澜已经将人生大部分时间投入考古上,对于考古自然不会心生厌恶,再者他遗传了自己父亲对于未知的冒险的兴奋,所以此刻孔家古宅的事已经被姜澜放在一边,毕竟这件事离他太远,离他非常近是明天即将启程的考古。

考古的地点有着相当的神秘色彩——八峰山脉,八峰山脉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占据着古国相当一部分矿石出产,不过这是三百多年前的事了,一场异变使得八峰山脉变成了一座无人敢接近鬼山,关于这场异变记载的并不详细,原因是当时八峰山脉矿产和附近的人都突然暴毙了,远离八峰山脉的人只能远远的观察这场异变,并且将其记录下来,先是八峰山脉的天空突然变成了赤红色,然后一道耀眼的白光和一声巨响发出,随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而八峰山脉矿场的人再也没有人回来,因为八峰山脉丰富的矿产让一些胆大的人想要继续开发,可每次开发无论是矿工还是矿主都会死于非命,死状极其凄惨,诺不是近些年人们重新在八峰山脉附近活动并安然无恙,此次考古行动没有人敢去。

此次考古的起因是有一人不小心深入了八峰山脉,并发现了一个遗迹,至于哪个时代的遗迹,以那个人的文化水准无法做出准确形容,自然也就没人知晓了,不过确定的是应该不是近几百年的,因为那人对遗迹的形容和近几百年的遗迹完全不同,极有可能是古国诞生之前的。

一个比古国更古老的遗迹,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考古者们兴奋了,所以姜澜所在考古队的队长才组建考古队。

整个考古队一共十七人,姜澜是其中资历最浅,最年轻的一位,他们带着充足的食物和水,还有考古必须的工具,信心满满的深入八峰山脉,如果他们真的挖掘出一座比古国还要古老的遗迹,那么他们会震惊整个古国!他们每个人都将扬名立万。

十七人的考古队带着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深入八峰山脉,可短短四天,整个考古队只剩下了姜澜和队长两人,其余十五人不是逃了就是死了,最初的一天一切正常,他们慢慢的进入之前发现遗迹位置,可从第二天开始各种奇怪的事陆续发生,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压死了三人,从来没有记录过的毒蛇咬死了两人,夜晚突然暴毙一人,各种诡异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在考古队身上,他们明白了八峰山脉的诅咒是真的,妄图深入八峰山脉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而队长却坚持继续前进,可有四名队员提出反对,并且直接从反方向离开,可队长分道扬镳,姜澜并没有离开,并不是他急功近利,想要挖掘遗迹扬名立万,而是八峰山脉中指南针都起不了作用,盲目的离开也未必找的到回去的道路,谁也无法保证往返的道路上诡异的事不会再发生,既然如此跟着探险经验丰富的队长更加安全,可随着继续前进,考古队死的人越来多,到了第四天只剩下姜澜和队长了,这时候姜澜也后悔了,或许应该和那四人一起离开的。

当除了他和队长的第三人死后,队长向姜澜拔出了匕首,大声说道“前方的遗迹只能属于我一个人,愚昧的人类根本理解神明的伟大!”

姜澜不明白队长是被这几天高强度的精神压力逼疯了,还是这一切都是队长的计划,他也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不想死,既然自己不想死那么只能反抗。

经过一场殊死搏斗后,姜澜极其侥幸的反杀队长,那时整个考古队只剩下他一人,他瘫坐在地上,像个孩子一般大声哭泣着,他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噩梦,他还谁在自己家的床上,此次考古行动还么有开始,甚至是没有计划过,可身上的血腥味却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实。

姜澜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检查了队长的尸体,发现了队长脖子上的十字吊坠颜色和最开始不一样了,姜澜记得这个吊坠是队长一直挂在脖子上的,有人也问过队长这吊坠从哪里来的,队长说是祖传的,姜澜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自信,他记得很清楚这吊坠最初是银色的,现在却变成了淡蓝色。

姜澜有一种预感,这吊坠就是所有事情的源头所在,他从队长的尸体上取下了吊坠,带在身上,接触的时候发现吊坠非铜非铁又非钢非木,是一种他没有见过的材质,放在手心上还有些温暖,这更加确定了姜澜的推测。

姜澜做出了决定,哪怕是现在往回走死在路上的几率也非常之大,还不如拼死一搏,去见一见他们探寻的遗迹到底是什么!回去是死,前进也是死,既然同样是死,他要知道遗迹真面目再死!

姜澜继续前进,也许是他的厄运已尽,之后的道路虽然艰难,却没有太大危险,终于他见到了遗迹。

看到了遗迹的姜澜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圣贤在上!我到底看到了什么!”

于此同时他手中的十字吊坠也发出了耀眼的蓝光。

一个月后姜澜走出了八峰山脉,那时的他不再是考古学者姜澜了,而是为古国带来复兴的变革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