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语

第七章 大材小用

  

禁不住奈惠的央求,加之我本也没打算较真到底,那一碗喷香的炖牛肉最终还是让奈惠大快朵颐。送走奈惠之后,我将自己作业上的错误改正过来,打算继续我的娱乐活动——那个武将收集的卡牌游戏。我的电脑放在卧室,进入卧室后我便不打算再出来。在此之前,我有必要为劳累了一天的自己准备若干犒赏。于是,我在沐浴完毕上楼之前,又转到厨房打算拿一些零食一并带上楼。

我按照惯常的步履走动,但此时的厨房多了一件狼犺物事,就是那个一石装的山形大米圆筒,它挤占了厨房的大片空间,我在按惯常步伐走动的时候,就被它划了一道。现在,这个大包装里面还有江之岛与明石同学的两份,一共四十斤米的分量。我记起小野龙次在介绍他自家大米的品牌认证时曾说,在包装两端的扎口绳上,各有一个装饰物,装饰物上刻着小野家的名号。想到这一节,我便端详起了位于上端的那根扎口绳。

绳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倒是那个装饰物,似乎有些来头:它如小野龙次所说是个正方形,木质,一面的中央是“小野”二字,四个边缘刻着装饰的传统和柄纹样;另一面是手写书法字体的“おの”两个假名,也有些笔力雄浑的味道。这个装饰做工也算得上精细,但谈不上令我惊诧。我之所以认为这个装饰物“有来头”,是因为它的材质。木材根据树种有贵贱之分,而这一块小装饰物,竟尔使用的是名贵的紫檀木。紫檀木有着独特的气味与木质结构,比如棕线、导管与金星等等,故而我能够辨认它。

我不由得再次确认:我手上的东西不过是用于收紧扎口绳的装饰物,绝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河内同学和我不过是小野家的一个普通顾客,小野家也不会特意为我们使用特殊的包装。那么,这个紫檀木的装饰出现在不起眼的位置,也太过突兀了吧。而且,这块紫檀木(也包括压在下面的一块)已经被刻上了小野家的名号,无论是家名还是装饰花边都上了其他颜色的漆,也没法被重新利用。换句话说,小野家用名贵的木材做这种边角装饰,倒真是大材小用。

紫檀这般名贵的木材,在售卖的价格上已不可能和光同尘,所以大材小用定然得有个原因,否则小野家不会平白无故花这笔冤枉钱。

小野家的山形大米已经是个自营的品牌,那么它这个紫檀木的装饰也不止出现在我这一个包装上,还有其他许多整石购买大米的客户,他们同样也会拥有这个方形装饰。客户千千万万,注意到这个装饰是名贵木材的也绝不止我一人。于是我便在网络上开始寻找,毕竟在普通的米袋包装上发现紫檀木的装饰,这也足够作为一篇新闻或是话题了。

果然,在一个个人网站上,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日志:它以一个过分的惊吓口吻,叙说了在山形购买了一石大米,然后大米送到后自己的诧异之情。通篇文字充斥着没有实际内容的语气词、语气标点和颜文字,将这件原本几行字就能说完的事情硬是拉满了屏幕。再配上图片,我愣是滚了三屏才从这有意耸人听闻的文章中捕捉完所有有用的信息,也难怪这个个人网站的点击量统计惨不忍睹了。日志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是这样的:他在收到大米拆封时,闻到了不属于大米的清香味道。在仔细寻找源头后,他发现这个包装上扎口绳的装饰物竟是紫檀木材质,他当即向推荐这个品牌的人求证,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小野家的整石装大米,扎口绳上的装饰定然是紫檀木制,在所有的品牌当中,这也是独一家了。”

“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么贵重的木材作为装饰?”写网志的人问道。

“我觉得是一种防伪标志吧。他们不惜提高自己的成本,也要让模仿他们的人不好受。”

写网志的人与自己的人际交流后,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这是一种防伪标记”。但我却对这个结论不敢苟同。试想一下,假设我真的要仿冒小野家的山形大米,遇到“紫檀木的标记难以便宜地伪造”的问题,我会怎么解决呢?显然是前往各个大批量购买小野家大米的客户那里,收集他们废弃的包装,那上面的扎口绳可是能拆卸下来的。甚至我现在就能通过我厨房里的这个包装,伪造出一石小野家大米。用完的大米外包装是会被随意丢弃的,有心人只要加以收集,得到相当数量的正品扎口绳并不困难。所以,防伪标记一说并不成立,因为扎口绳自身是个独立于大米的小物件,在扎口绳上做防伪,无异于在白酒的包装盒上做防伪,而对白酒本身不做任何防备一样,毫无用处。

除了个人网站上的这篇网志,我还找到了其他的信息。比如在一个讨论串上,有人发起了一个“我该选用什么样的大米”的讨论,其中就有人为他推荐“小野家的山形大米”,并且还特别提到了“他们家的大米包装,无论斤两大小,扎口绳上的徽记全是紫檀木材质,非常容易确认。”讨论串下随即就有人追问原因,而给出这一介绍的人则这样回复:

“我自己也是山形人,大概知晓一些东西。小野家在最开始并不完全是卖大米的农家,他们的土地上还有不少树木,他们过去还往外卖木材。木材逐渐被砍伐,林地逐渐变成耕地,他们家的售卖品也从木材与大米各半变成了纯粹的大米经营。我觉得,他们现在用紫檀木作为装饰,也是他们处理过剩的木材的手段吧。”

在讨论串的下方还有人接道:“我也是山形人,在机场做土特产的生意,是小野家的固定客户。我也注意到了,从他家进的大米,大小包装上的扎口绳都是珍贵的紫檀木。我问过他们送货的人,送货的人告诉我说,这是他们家拿不出去的木材,就做成这种装饰慢慢消化掉。我心想,他们几十年下来已经不知道做了几十几百万条这样的扎口绳了,这还没把紫檀木消化掉,他们家这得是有多少木头啊?”

小野家几十年来都是用紫檀木做装饰的扎口绳吗?我又找了找正规报道小野家山形大米的消息,这些多见于美食寻访、本地风闻、名产名吃一类的文章,它们就不会刻意哗众取宠,而是普通地对小野家这个销售山形大米的家族及品牌进行介绍,比如说这家的大米有着几十年历史,中途曾经有过舆论风波并受到质疑,但最终靠时间重新证明了自己等等。我得到的结论是,小野家这个牌子也经历了四五十个年头,现在的包装,和四五十年前的几乎是如出一辙,包装的材料虽然改进得更加坚实,但式样外观上看几乎是没什么变化。这么看的话,紫檀木作为装饰材料,也不应是近来才加入的新设计,反倒更应该是对古法的坚持。但是,这些正统的品牌介绍文中,却丝毫没有提及“小野家之前也卖木材”这条情报。

在街谈巷议当中,最早的小野家是卖木材起家,并且与农产品各占半壁江山。又从“他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消化卖木材的边角料”来看,最初的木材量还着实不小。然而,“卖木材”仅仅是停留在稗官野史的说法,要么是住在附近的外人见证了他们家的林地变为耕地,要么是在相熟的人际之间随口一说。若是这些说法都是可信的话,那么符合全部说法的解释便是这样:小野家在过去的确是有林地的,并且面积还不小。林地中的主要树种就是紫檀,他们把这些树木的主要枝干当做木材卖出去,处理不掉的小枝和零散木块,则做成挂饰用在自家的大米包装上。可是,为什么小野家要对自家曾经贩卖紫檀这件事讳莫如深呢?

紫檀是名贵的树种,并且有“五年增一轮,八百始成材”的说法,意思是说,紫檀木要成为合格的,用作家具、器物的木材,需要数百年的时间生长。就算这个说法稍有夸张,可若是小野家的土地上真有这么一片“够采上若干年”的紫檀成材,那这片树林可是得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我顿时意识到情况未必会如此简单。现今任何一个占有大片地产的富农家族都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出现的(因为维新前的各藩是武士阶级把持土地所有权,而武士与贵族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若是几百年方能成型的原生林,是不能被算在私有的地产上的。而且,紫檀本身,并不像是“几百年的原生林”。因为,紫檀根本就不分布在这个国度。

虽然人工引渡、种植紫檀在现在的科技条件下是可行的,但这种科技也只在近些年出现,远不能让紫檀在几百年前就根植于这片土地,还蔚然成林。紫檀的原生分布在唐土的南边,以及南海周边的若干东南亚国度。换句话说,是个适合于热带到亚热带的树种。这个国度处于温带,并且山形还处在奥羽山脉的背风坡,说是寒温带气候都不为过,自然无法在数百年前就能让紫檀存活并成为一片森林。

所以,小野家的紫檀从何而来?他们秘而不宣,但其他人却看到了他们采伐自家土地上的林木。这些树木又不能是紫檀。是他们用自家的木材换取紫檀木,再做成装饰吗?不太可能,否则那位送货的小野家人不会说这些紫檀是“自家消化不掉”的。从这个意味上讲,这些紫檀又的确是小野家“自产”的。

我似乎明白了。

小野家在自家地块上最开始的经营计划,是一半的林地引入紫檀种植,一半的耕地出产农产品,但他们似乎耐不住漫长的紫檀成材期,故而将只长了些许年头的紫檀全部铲除。这些尚未长成的紫檀无法作为家具或器物的合格木材,只好由他们自己消化。作为消化的手段,便是这些雕刻出的小装饰。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为什么要突然决定把栽培得好好的紫檀给全部砍掉呢?我陡然又想到了什么。数十年前,当山形的邻人看着这片好好的林木轰然倒下,他们也会有惋惜之情吧?当时这个国度上的粮食足以自给,山形大米虽是名产,却也不是什么趋之若鹜的名品;再加上当时的城市建设并没有现今这么大规模,周围的无主荒地也可以圈占来扩大耕地,根本没有必要把林地整个砍光作为新的耕地。换句话说,这些紫檀被砍伐,给人以事出仓促的感觉。

我忽地想到了一个可能。于是又拿起那一节扎口绳,将绳子用剪刀清理干净,只留下紫檀质的装饰物。然后,我在不锈钢菜碟的底端放了些食用油,然后它刻有花边和汉字“小野”字样,并在刻痕里上了漆的一面放在菜碟上,再将菜碟用钢钳夹着,放在打开的燃气灶上。若是新近敷设的油漆,这样处理会很快让油漆升温脱落,再溶解到下面的食用油里。然而我在加热后若干时间,也没有发现这个迹象,这便说明,这是很早就已经上好的油漆。再结合网上所说“这个装饰物几十年来就没有变过式样”的情报,我能相信,这些装饰物都是在几十年前木材充沛的时候被统一制作出来的。

那么,当时为何要把连片的紫檀做成无数的装饰物呢?那便是私欲在作怪了:在当时,吏治是个并不被看好的年代,有权有势的人们竞相勾结,而这片民间人士培育的稀有的“紫檀林”无疑成了巧取豪夺的好目标。或许在当时,就已经不断的有人找上小野家,或明或暗地给予压力,要他们献出这片林子吧。林场难以掩藏,恐怕还有更加直截了当的,不讲道理的手段。小野家或许正是厌烦了这种贪婪,才会索性将所有林木一概砍下,再将生米煮成熟饭,断了这些人的念想吧。也难怪,他们的后人才不会将“自家卖过木材”当一回事,毕竟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回忆的记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