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语

第六章 陆池逐日水烟深

  

——题出具平亲王《柳影初繁》

我和奈惠因为曲直院真帆的惊喜聚会的准备而从中午忙活到了傍晚。等我们回到家吃完晚饭,在山形行动的河内同学与希崎梅子也完成了她们当日的计划,也就是“自己在下午去餐饮店寻访一圈,再由警视在傍晚寻访一圈”。然而,我们正准备联系河内同学交换情报时,却收到了来自她的“大事不妙”的短信。

我与奈惠甚至没有约定到我家碰头,便分头坐在了自家的电脑前。河内同学一脸沮丧地向我们说道:“整条街的餐饮店我们和警视各走了一遍,都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有希崎同学的奶奶藏身的迹象。”

“难道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不禁为之前所作出的判断而费解,于是在心下又将之前为何得出“餐饮店接纳了希崎家老人”的过程梳理了一遍。但我自认为,这个思考并没有什么需要回炉推敲的地方。于是我继续向河内同学问道:“我们在中晚两个饭点观察了这些餐饮店,但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外人。警视更是近距离地确认过,那就只能认为是希崎奶奶并不在这些餐饮店中栖身。虽然这个事实宣告了我们之前一段思考的失败,但还谈不上‘大事不妙’的地步吧?”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河内同学的语气有些慌乱。“这是我们收到来自警视的消息后的感觉,所以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你们。警视在晚上一家家店铺问过去,虽然没有直接发现我们要找的希崎奶奶,但问到了若干情报,并且就是嘉茂同学想要的情报。嘉茂同学你在开始关于老奶奶散步的推理时,想让我们到人群聚集处问‘有没有见过这个样貌的老人’吧?警视却在几家餐饮店那里问到了这个情报。有几家餐饮店的人说,他们的确经常见到希崎奶奶模样的老人散步时经过他们店门口,并且她有时还去近邻的店家小憩。”

“这就说明了希崎奶奶还是在这条餐饮上找到了栖身之所吧。”我说道,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的思考并没有出差错。

“可现在,希崎奶奶并没有出现在这条街上啊,这难道不是严重的问题吗?”河内同学道。“要知道,我们去的这一天,这条街上可有四家餐饮店没有开门啊!这还不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吗?”

“你的意思是说,是这些餐饮店中的一家,在希崎奶奶投奔上门之后,带着她远走高飞了?”我向河内同学探问道。在她用默认和微微点头的动作回应我之后,我依然表达着对这一事实的不信:“希崎奶奶的神志清醒,并且有良好的教养。这份看人的眼光可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退。若不是她看准了一个人的品性,她怎么会把这样重大的计划轻易付诸执行呢?”

然而,河内同学只是默默地将几张照片发送到我与奈惠的手机上。我点开查看后,确认这是同一条街上,若干显得阒无人迹的门面。河内同学告诉我说,这是警视在获得这一目击情报后,在这条街上排查出的可疑的关门餐饮店。一条街上没开门的店面也有很多,但根据目击位置、经营范围等因素先筛过一遍之后,剩下的是这四家店。它们在位置上都位于提供目击情报的餐饮店附近,也都挂着餐饮的招牌。警视的行事非常周密,他们提供给希崎家,再由希崎梅子、河内杏叶转到我们的这一批照片,可以说是将这四家店环着拍了一圈,不仅是沿街的门面,甚至是后巷那一面也都详细地拍了下来。尽管拍摄时间是夜晚,但警视的器材还是非常专业的,我们将图片转存在高分辨的显示屏上后,细节都被拍摄得非常详尽。

“也就是说,希崎同学的奶奶应该就在这四家餐饮店的其中一家,是吗?”奈惠问道。

“如果我们之前所走过来的这几步都没错的话,是这样的。”我道。“不过,若是我们再观察观察警视送给我们的这些照片的话,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进一步的排除,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往下一步的推断。比如说……嗯,这家名为‘上客来’的店家,这家店已经几个月没开门了,老奶奶不会在这里的。”

“为什么渊子能知道它几个月没有开门?”

“我们首先看它的正面,有这样几点可以验证我们的判断:首先是店招牌,这‘上客来’三个字是木质上漆制作,这几个招牌已经可以看得出积了无数的灰尘和蛛网,可以说是几个月没有清洗了。再看卷帘门上,贴着上两个月的水电催缴告示,告示的纸边没有泛黄,说明它在这两个月间就这么挂在卷帘门上,这扇门从没有卷起;并且它也没有收到油烟的侵蚀,也就是说店里面也没有偷偷开火。最后是这家店卷帘门的地锁,锁头的锈迹已经随着雨水延伸到地面,在地上也留下了锈斑,并且痕迹非常吻合。而这家店又没有后门,这就足以说明,这家店在几个月里并没有营业。”

“那接下来的几家呢?”河内同学和奈惠似乎是从我的分析中听出了若干希望的语调。

“再看看这一家‘尝百味’餐饮,照片上他们处于关门状态,但卷帘门里还透出灯光,这说明里面还有经营者的活动。再看这家店的后巷,这里开了一扇后门,上了盖的泔水桶放在店外。这是店里打烊了的表现,说明这家店的经营者正在店里盘点今日的得失,之后不久他们就要从后门离开各自返回家里了。”

“希崎奶奶会在这家店里吗?”

“我想可能性不大。在警视前往的时候他们已经打烊,说明他们的营业时间比同街的同行还要低,泔水桶不是等赶早去后场拿出来给串后巷的环卫师傅,而是一整夜放在屋外听凭它自生自灭。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分明就是‘干不下去’的模样嘛。再留意一下这家店的卷帘门上,不比之前那家‘上客来’的门上所贴的大张告示,但也贴了几张类似小纸条模样的东西。这是店面的所有者重新为店面寻租的标志——即撕即藏的联系方式。我对这家店的猜测是,店面经营不善,已经是最后几日,主人已经是随便经营、得过且过的状态。一个清醒而有丰富处世经历的老人,我想她是不会把这里当落脚点的。”

于是,问题焦点就集中在了另外两家店铺,“香千里”与“定尝鲜”了。两家店铺处于同一条街上的同一个路段,从外观上来看有比较多的相同点,比如都有款式近似的店招牌、卷帘门都没有透出光、二楼都没有被投入到店面而是作为仓库兼店方人员的歇脚处、后街都开了便于内部人员出入的后门等等。当然,这两家店也有若干不同之处,比如“香千里”是一家以小吃为主的餐饮,面向点快餐或一二小菜的散客;而“定尝鲜”装修成了酒楼模样,面向数个人十几道菜,细斟慢饮的团体客。二者在建地上也有差异:“香千里”建在一排沿街建筑的边缘,有三面独立的墙,再与旁边的店家公用一面墙;而“定尝鲜”则处于两家店面当中,有两面公用墙和两面独立墙。在街上的同行店铺普遍没有打烊的时间段,这两家店已经关门,并且不是出于经营不善难以为继的原因,我想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吧。而若是希崎梅子的奶奶藏身在其中一家,又会是哪一家呢?

“你们看看这两个地方。”我指着两张从后墙角度拍摄的照片道。“这是从后巷的角度拍摄的‘香千里’与‘定尝鲜’各自的后门附近的情况。你们看‘定尝鲜’这家的后面墙壁,整面墙都是白色的,但有一个明显是被后来堵上的孔,然后这个孔下面是一条黑迹。再说‘香千里’这家,这家的后院墙根下的地面有不少黑迹,唯独有一个方形的地面保持着和周围相似的地表。这便可以作为我进行推断的依据了。”

“渊子已经知道了希崎奶奶在哪家店里吗?”

“现在,她不在这其中的哪一家,也不在这条街上的任何一家餐饮店里。”

“嗯?渊子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吧。”

“我先说结论,希崎奶奶拜托的是这家‘香千里’,并且店主非常重义气,已经在这几天关店歇业,用自己的私家小货车载着希崎奶奶往泷泽进发。如果河内同学在意消息的即时性,可以忽略我接下来可能是长篇累牍的分析,径直将这个结论告诉希崎同学。”

河内同学用动作作了回答:她一边将我的发言用邮件转发给了远端,另一边也没有从视频窗口前移开,分明也是要听我继续解释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餐饮店的后门后墙供店内人员出入,并且原材料食材的进入,做饭时的排烟,泔水下水的运出也都是通过这里。如果按照严格的规定,这些污物排放都有标准程序,不至于对后墙的粉刷颜色和地面造成污染。然而我们在事实上看到了这两家店都有些污染的痕迹:‘定尝鲜’这家的背后显然是在一段时间里,通过在墙上开孔,将污水排放到墙外。像这种老式的门面建筑,墙根下都会有一排下水暗渠,这家店应当便是将污水排在了这里吧。因为这条管子过于明显,加上长期使用后会在墙上留下不粉刷就抹不干净的痕迹,这家店估计因此遭到了市政在环保方面的责令改正。不过说是说改正,但这家店既然已经是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性,恐怕也不会按照市政规定的那样按部就班。之前我们推断,夜钓人集中在景观河南岸,是因为河里的鱼集中在有暗渠排放营养物质的一侧。这样想来,很有可能这家店便是私修了向景观河里排水的暗渠的店铺之一。旁证则是他们经营的是正式的餐菜,需要采购各种各样的菜式食材并进行热加工,这样产生的可排入河里的污水便多;相比之下,‘香千里’这种以快餐式餐品为主打的店家,并不会洗刷太多的食材,所以也不会有太多污水产生。

“再说回‘香千里’这家店,它后墙这一面的污渍是扩散式的,甚至蔓延到了墙根和周围的地下,这个痕迹说明污渍的来源是热加工时产生的油烟,其中的固体颗粒在经烟道排出后沉降到附近。这个自然的痕迹中不自然的一个方形,自然是车辆停放的痕迹了。而愿意停放在这里的车辆,自然也只有店家每天用来集中运输购买的食材的货车了。并且这样一家小店,一辆小货车便已足够。这辆车在警视拍照时并不在店附近,说明店家已经把车开走,最自然的反应是‘打烊回家’。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警视拍照的时候,还没有到沿街的同行店家普遍散场的时候。对于正常的经营者来说,也不该这么早就离开。当然,可能的理由还可以是其他的突发事件,比如我们在白田庄旅游的时候,鱼店主人的‘妻子临产’便是可能之一。但我们又可以观察地面上的方形痕迹,它并不是新鲜而整洁的痕迹,只是灰黑的污渍比周围稀薄一些。经营餐饮店的人开车采买食材过来,在店里将食材制作完毕,打烊之后再开车离开,照理说是不会在停车位置的下方产生灰迹的。而这一层薄灰,说明了‘车辆在近期并没有停在这里,而餐饮店里却还在开火做饭’。然而,餐饮店这几天却是关着门的。那么我们得到的事实便只有这么一个:

“近几天的炊烟,是餐饮店的其他人照常从后门进入,准备自己的三餐所产生的,这样少量的食材不依靠车辆也能解决。而那台运送食材的小货车,此时正被店里掌握话语权的人开着,载着希崎奶奶前往了别的地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