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语

第十三章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邮递员给我们的回答是令人惊诧的。

不止是我们发现的,必然有诡计的信封,就连其他所有的信封,都是用双重信封包裹的。这位邮递员每天要向高桥敦子家送报纸,到她家算是熟门熟路,故而在接到信的时候本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然而,他在接到第一封寄给高桥敦子的信时,就在信封上发现了异常。

他做邮递员也有很长时间,在感受了这封信的重量后,他便觉得不对劲:这封信就这个重量,不需要用这个大了一圈的型号的信封来装。随后,他又在信封上看到了一条信息:请派送邮递员将此层信封打开并丢弃,内中另有信封,投递该内容信封。这条信息的末尾也盖有邮政所的认证戳,所以也是可行的。于是他便遵照指示,向高桥敦子投递了作为内容物的小信封,也就是我们另外看到的这些信封。

“为什么投递的所有的信封都是双重信封?寄件人叶山梦纪到底想隐瞒什么?”河内同学向邮递员问道。

“哎呦,这你可难住我了。”这个满身烟味的瘦高个作难道。“我们做邮递员的,拿到信封也只管一个收件地址,其他信息对我们都不重要。我拿到双重信封时,确认过的也就是里外两个信封的收件信息。见它们没有出入,我也就没管别的了。而且,我也没有把外层信封留下来,没办法比对啊。就算你们手上有小信封,可距我最近一次送这个双重信封也过了小半个月,大信封上有什么东西,我也记不太清了。”

这位多年的邮递员的神色,就连河内同学也显然能看出他隐藏于其中的“不愿详说”的意思。他刚才的这番话,并没有强调他作为邮递员“保护收寄双方的隐私”这一正当的回绝理由,而是用自己的记忆作为搪塞借口。这种做法,显然不是出于原则正确的回绝,而是基于“想坐地起价”的考虑。这样表示,显然是需要前去询问的河内同学表示出足够的“诚意”,然后他才肯付出这些额外的脑筋。这种做派不禁令人感慨现在被物欲所支配的社会的可怕。唐土的《诗经》中有一篇《七月》,吟咏的是农业生产者们富有情怀和诗意的劳动场景。彼时虽然有劳动与剥削,却没有如今这般炽盛的物欲和私欲。有道是,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样的画面恐怕在今日已经灭亡了。

“邮递员先生,我们也不会平白地借重您的记忆。”在我此前向生人们收集需要的信息的时候,就有过被刁难或暗示需要报酬的先例,例如在探访《新樱之芽》的作者慕音而找上《萧轩》编辑部的旧址时,我曾被“守摊子”的老人索要过若干茶叶;在探寻被莫名中止的书道大赛的真相而造访银行总管吉森先生时,也被他索要了若干嘉茂家的书法习帖。所以这次,在河内同学找上门之前,我们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刁难与索取,也准备了若干礼物放在屋外备用。

在河内同学转身到院子的墙根前拿出带来的礼物重新送上后,邮递员的态度立刻便有了转变。他在院子里给河内同学换了把好的座椅,然后再次郑重其事地重复道:“你们的来意我已经非常明白,是想确认我这七八年来送给高桥敦子的信件。然而,诚如方才所说,那些信件虽然都是大信封套小信封,我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但我也不知道你们会来查证这个问题,所以真的是一个大信封也没有留存下来。不过,我既然送了二三十次这样的信,多少也是对大信封有一些印象的。我正好有一桩麻烦事,若是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下的话,我认为我还是能回忆起这些印象的。”

这分明是坐地起价的意思了。然而此时的我们正有求于他,也只好答应下来。在现场的河内同学,以及透过她不时发来的语音或邮件得以实时了解情况的我与奈惠,心下都有些不快。并且,她们也都能猜到,此时面露不悦的我,定然在寻找反击的机会。

“我的孙子,目前在上小学。这个时候的小孩子都会被布置一些家庭动手的作业,比如和爸妈一起做手工,给家里扫扫地、洗洗碗之类的。”当着河内同学的面,这个老邮递员总算是没有再抽烟,不过他这大烟枪的老毛病却改不了:每当说了一阵话,就要停下来咳嗽几声,而此时的河内同学便不免受到一阵刺鼻烟味的侵扰。

“我的孙子的班上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洗碗。但我这个孙子不知道是中了哪门子的邪,总是洗不好碗。每当他接受任务在家里洗碗,我、儿子或媳妇在他旁边看着的时候还好,只要我们一离开,身边没了人,他总要打碎东西,不管是碗、是碟子、还是玻璃杯,总归是我们听到响声进去,就看到地上是残缺的碎片,然后小孩子就被吓蒙了大声直哭。他们布置这个作业后到现在这几周,我们买的,被孙子摔碎的碗啊碟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儿子儿媳合计,本想把家里的碗碟都换成塑料或木头的,然而转头一想,换成塑料的话,装热食品对身体不健康;换成木碗的话,孙子又闹意见,认为这种暗色的碗没法确定洗干净,他没法完成作业。在这些方法都没用的时候,我又听说,在山形有一种‘摔不烂的瓷碗’,没准这才是解决我孙子这邪门的出路呢。你说呢?”

“河内同学,山形真有这种东西吗?”若是木碗或塑料碗,那自然很难摔碎。但瓷的质地摆在那里,从一定高度落下来,或者说冲击力大到一定程度的话,定然是抵挡不住的。所以我也对这个邮递员所说的“摔不烂的瓷碗”充满好奇,于是在搜索引擎上找了找这种东西。而奈惠则向其他在山形有人脉的人求证这种碗的存在。

“这种碗现在似乎确实存在,只不过传言有些言过其实。”奈惠通过定向精准的询问,得到结论的速度比我在网上漫天撒网自然要快上许多。奈惠告诉我说,这种“摔不烂的瓷碗”似乎确实存在,它存在于山形市的北边的一片住宅区里,不过那里是山形比较落后的地区,恐怕是他们掌握着什么烧陶瓷的秘方吧?

“如果这种摔不烂的瓷碗真的存在的话,那这个邮递员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他要我们去为他弄来这种瓷碗,这明显是在刁难人了啊。”我双手交叉表达着不满。“这种噱头商品总归是卖价奇高,他不愿意出这个钱,就让我们来为他出钱。再说了,我还真就不信了,这世界上还会有摔不烂的陶瓷?”

然而世界很快用它的无奇不有打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我这边的搜索也很快有了结果。有不少报道说,新近,在山形,出现了一种摔不烂的瓷碟瓷碗。这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山形北边的一些小店、小餐馆偶然发现的。发现契机是失手把瓷碗落在地上,却发现它并没有破碎。于是,这个新鲜的见闻就被普及开来,并且引起了一些人前去探寻。有的人甚至从这些山形人手里买了这种碗回去分析,然而分析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所谓的“摔不烂”,其实只是因为内芯使用了金属。这种内为金属,外覆瓷釉的器具虽然在我们这个国度并不多见,但它在隔海相望的唐土却是非常多见的。这种材质的组成模式叫做“搪瓷”,在十几年前还非常流行,不过在现代也已经逐渐消失。由于是上世纪的工艺,所以成本也不高。不过物以稀为贵,这种在这个国度未见于世,又在现今的唐土已难寻觅的器物,被若干山形人找了一些拉回山形并冠以“摔不烂的陶瓷”的噱头坐地起价,还卖了不少钱。这般把过时的器物拉出来还吹得天花乱坠的赚钱方式,不禁令人再次感叹起“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淳朴社会被物欲所吞没的悲哀。

“我们怎么办呢?是花高价买回这种搪瓷碗给河内同学吗?”

“当然不是,我还有其他摔不烂的陶瓷。反正这个邮递员也只是听说了搪瓷的存在,他的工作区域在山形的南片,又没见过位于北片的搪瓷,只需让河内同学在他面前展示几个‘摔不烂的瓷碗’,就能撬开他的嘴了吧?”

“是的,我也知道这种碗的存在。”河内同学依照我们的指点应承了他的话题。

“这就好说了。我是个收入微薄的老邮递员,没见过什么世面。如果能见到这种摔不烂的瓷碗……说不定会两眼放光,你所委托的事情,或许就能回忆起来了呢。”

这一次的行动并没有收获,于是河内同学也没有将礼物留在邮递员的家中,而是在几天后,河内同学又一次拜访了这位老邮递员,递上了四个乳白色的碗。

“哦……这就是传闻中的‘摔不烂的瓷碗’吗?我看看,这质地,手感还真不错嘛……”老邮递员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两眼放光,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了其中一个碗端详起来。然后,便像是事情按照我们预想好的剧本上演一般,老邮递员“哦”地一声惊呼,碗被他“失手”摔落在了地上。然而,摔不烂的陶瓷毕竟是大噱头,若是这一摔都经不起谈何不烂?

“哦,真的,是真的啊……”亲眼见证了瓷碗不破的老邮递员赶忙将瓷碗放回了桌上。而这时的主动权就移交到河内同学这边了。

“现在,您想起什么来了吗?”

“大信封我虽然没再留着,但我记得邮票啊。我是老邮递员,一个信封上出现了什么珍惜的邮票我是铁定能记住的。”

“你的意思是说,那些大信封上出现过珍惜的邮票?”

“是啊。不过也就是那么一次了,是这样的双重信封出现了三四次之后的时候,我在丢下大信封的时候留意到,这个大信封上的邮票,居然是首都圈的机场落成限定邮票啊!”

“还有其他的吗?”

“这个……真没了,其他的邮票都不能引起我特别注意。”

“你终归是邮递员,对邮票有所感觉。那些邮票和这些小信封上的邮票相比呢?”河内同学向他出示了若干个小信封。

“感觉没什么差别,应该和这些种类的邮票差不多。”他点了点头。

这个邮递员的情报已经被我们完全问了出来,找他已经没有更多意义。在事后,河内同学问我,明明这些瓷碗是我从霞浦寄过去的,并且也不是搪瓷的手感,那么这摔不烂的瓷碗又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的另外一条渠道了。我在搜索“摔不烂的瓷碗”时,不仅发现了我们这个国度有这种噱头,唐土其实也存在。搪瓷在我们这个国度可以套上摔不烂的瓷碗的噱头,那么无数人见过搪瓷的唐土,摔不烂的瓷碗又是什么呢?在那里,这种噱头商品的本质是合成树脂,具体来说是密胺餐具,它的手感和颜色都与真瓷碗非常接近。然而唐土是个善于投机取巧的地方,这里的“摔不烂的瓷碗”做工高下有别,我找的是非常低价的瓷碗,通过我所结识的留学生的人脉带给我,这种劣质密胺餐具,比普通的塑料碗还容易危害健康。这也算是我对这种人的报复心在作祟吧。

不过,我们总算得到了一条还算有些价值的情报,那就是“大小信封的邮票很大可能是同一批邮票”。不过邮票既然只是普通邮票,那就没有办法反映更多的信息,这就有些烦难了。但双重信封的诡计终究还是被这位邮递员确认了,河内同学也算此行非虚。

“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双重信封的目的,自然是只让高桥敦子女士看到小信封上的信息。而之所以用双重信封,则是因为小信封上的信息会在邮寄环节被拦截,所以要用一个表面上合乎邮寄规定的大信封来再包裹。这位邮递员向我们确认,大小信封的收件人信息是一样的,邮票也是差不多的感觉,那么这两者就排除了。那么,双重信封的目的就只剩一个了,那就是隐藏真实的寄件信息。”

那么,被隐藏的真实是什么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