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语

第三章 乡泪数行征戍客

  

——题出庆滋保胤《山川千里月》

当一个人长时间地执行同一种生活模式后,便会产生惯性,和对这种生活模式隐隐然的依恋。这种情感轻重有别,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发浓厚。举个例子来说,成语“安土重迁”反映的就是人们习惯了家乡的生活,不愿意进行搬迁的共性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催发下,当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时,便总是被一种忧伤、愁苦的心境所笼罩。这种乡愁,或者说名为“nostalgia”的情感,更是衍生出了不少令人产生共鸣的文学作品,在作品中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样传情达意的句子。

我是霞浦人,在这座生活水平落后于平均水平的水滨小城生活了十余年。但笃定了将来要进入大学深造的想法,那就势必要离开这里。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心中不免也会生出怏怏之意。相比之下,同为霞浦人的河内同学,则因为一阵突然而然的变故,倏地便离开霞浦,去了山形。照说,她对霞浦的眷恋之情也该更加深刻一些。

在山形,确实有个供人宣泄思乡心曲的地方,那就是立石寺。原本,作为增加营收的项目之一,立石寺开辟了一个角落,邀请了当地的和乐手进行和乐演奏。但由于选取和乐的体裁大抵是思乡,加上初来这里的乐手也是个善解人意、世故通达的老先生,故而在演奏完毕后,总有人向乐手先生倾诉自己的思乡之苦。于是,这里的音乐功能渐渐衍变成为倾诉人纾解烦恼的背景,“诉衷情”反而成了游客们团座在此的主流。并且,立石寺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另辟了一个场所给和乐表演者使用,而将这里专门留给了老先生和另外延请的一些专门的,纾解烦恼的人才,以着力发挥这个积极变化所带来的商业意义。

作为立石寺“驿头”的希崎家也知晓这些寺内活动的变化。于是,希崎家自己也向那位擅于为人排遣乡愁的老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乡愁”:希崎家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山形人,而是更北边的泷泽人氏。他们是三代前搬来此地,现在除了父母与女儿一家三口在山形,还有一位老人家,这位老人是希崎梅子的奶奶。

希崎家的“乡愁”与一般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乡愁”确有些不同之处。具体情形是这样的:希崎梅子的奶奶在上了年纪之后变得非常念旧,说话间总是透出“想回泷泽”的意愿。然而,他们家从三代之前就从泷泽来到山形发展,泷泽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回去”的地方了。希崎家的年轻两辈非常清楚这个事实,所以每当老人家提出想回泷泽的意愿时,家里人便向她摆事实,让她打消这个念头。然而,这位老人家却像是心中还悬着什么事情一样,就算这一会儿被说服了,过得若干时日,却又提出了这个想法,并且态度一次比一次迫切。希崎梅子也反问过她的奶奶:“您为什么这么想回到泷泽去呢?”老人家只回答说:“说不出来,就是特别想回去看看。”

作为最老一代的希崎家人,希崎梅子的奶奶的确是在泷泽成长起来的。然而,她在二十岁不到的时候嫁给希崎梅子的爷爷,然后又随着他举家来到山形。不过,希崎家的老人在这时候也已经八十有余,时隔六十多年,就算她对当年的泷泽还留有什么记忆,现今的城市也早该不是那个样子了。并且,希崎家的大人也怀疑这样执着于回到泷泽可能是某种心理疾病,于是假托检查身体的名义,带这位硕果仅存的家中耆宿去看过心理医生。但医生旁敲侧击后得到的结论是,这位老人的神智清晰,判断准确,这种莫名的执着也并不是阿尔茨海默的症结使然。医生的判断使家里人相信,老人家想回到泷泽,定然是心中还有什么秘密。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每当老人家提起这个话题,希崎家人就会向她询问“到底是什么让您想回去?我们送您回去之后您又要往哪里去?”每当家里人抛出这些问题,老奶奶便三缄其口,始终不做声。于是希崎家的人们出于安全的考虑,自然也不肯送她回去。

然而在最近,终于出现了希崎家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老奶奶在一次自己出门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原本希崎家人认为,现在已经没有来往于城市之间、招手即上的客车,她作为一个根本不会买票的老人家,单凭自身断然是没法回去的。加上她在除此之外的生活中依然表现得神志清晰、行动合理,所以家人认为她还不需要照料,便也对她一开始的独自出门毫不在意。但这一去不返,才让希崎家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当时是一个工作日,希崎梅子在学校,她父亲在上班,母亲出门买菜,留老人在家。然而当这位主妇回家时,却发现老人家留下一张留言条“我动身去泷泽了,勿念”的纸条,人却不见了踪影。再到她经久未归,越来越不像是报复性的恶作剧时,希崎家里人才真正慌张起来。她年事已高,年轻时在山形结下的人际已经凋零殆尽;自己因为年老也逐渐深居简出,希崎家人也确信她并没有什么可以依托借住的人际。她从家里离开时并没有带多少钱财衣物,更不像是去另外一个城市的模样。希崎家的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报了警,并且也刊登了寻人启事。

过了十天半个月,最令人担心的几种情况,比如噩耗见报、勒索电话等并未发生,希崎家稍稍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弄不明白自家老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就算她这时候真到了泷泽,这六十年后的城市也不会再让她产生任何的熟悉感。山形的警视力量也联系了泷泽的同行,他们也回复说,并没有出现“一个符合体貌条件的,像是迷路的老太太”。

“所以,嘉茂同学,在你解释了我们山形流传的几个怪谈后,我觉得,你有资格挑战我所面临的怪谈了!”希崎梅子的语气变得更加急促而有张力。她将以上事实用连珠炮般的语速向我介绍,得亏这是我使用得最为熟悉的语言,我才能把里面的信息全部捕捉并记录下来。她最后道:“嘉茂同学,请务必帮帮我们!”

这样的大事压在头上,居然在初见时还能有说有笑,也真有你的。我暗中对希崎梅子的心态感到非常不理解。不过表面上,我还是以积极的态度向她表示我同样对这一现状的关切。“现状我已经了解,但您的奶奶离开家并下落不明已经半个月了。在这期间,你们尝试了各种能想到的途径,但得到的反馈是零,既没有好消息,也没有坏消息。唯一的线索就是那张宣称去泷泽的留言条,是这样吗?”

“是的。奶奶自己不会使用任何通讯工具,有什么事情,都是当面和家里人说,不当面就使用留言条。”

“那么,你的奶奶能在这个年纪了依然能提笔写下工整的字迹,也是件很罕见的好事情啊。”

“奶奶的娘家是当时住在泷泽的大贵族,她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受到过相当好的教育呢。不过她年纪这么大了,还能不能写下清楚的字迹我就不清楚了。她年轻时肯定是知书达理,但近年来她也不提笔了。”

“那么,那张留言条还留在你身边吗?”

“原件在家里,不过我手机上有它的照片,我发给你们吧。”

不一会儿,我们的手机上收到了图片。这是一张随意贴便签,也就是贴在小白板或冰箱上用以记录临时的未完成事项,随时可以撕下的贴纸,边角有些皱。贴纸正面用一种非常娟秀的字体写着“我动身去泷泽了,勿念”的字样,背面是空白。我们向希崎梅子确认她奶奶的笔迹如何,得到的答案是“这张便签上的字迹与过去奶奶的字还是比较相似的,但奶奶已经很多年不再提笔写字了。”

“这种随意贴便签是你家里的东西吗?”

“是我们常用的随意贴,就放在冰箱上。”

“那么,假设你的奶奶真的是动身去泷泽,你觉得她有办法解决这个空间距离上的麻烦吗?她一来上了年纪走不了远路;二来没有自己带钱,也不会乘坐远距离交通工具;三来她在山形没有可以依托的朋友帮她成行。在这些条件都被堵死的前提下,你们又已经向警视力量取得了联系。他们在人口走失的情况下会怎么调查呢?嗯……自然是查监控录像、查社会救助机构的登记、查公共住宿设施的入住记录等等,这些东西既然连警察都查不到,我们再去追究也没什么意义。所以,若是我处在希崎同学的立场上,我就会这么想:如果奶奶真的去了泷泽,她是怎样去的?如果她事实上并没有去泷泽,那她的目的是什么?”

“可是,这两个问题现在都无法解答啊。”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做一些猜测。既然第一个问题,因为空间上的距离怎么看都无法实现,我们就只能假定希崎奶奶还在山形。这样一来,这张留言条的信息就是假的了。假定它是假的,疑心起来,疑点便显现出来。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若是要写出这般小家碧玉的娟秀字体,非得通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来保持书写习惯。我想,只需要搁笔三年,这般字体就不可能在仓促间写成。既然不是自己的笔迹,写的又不是真实的内容,那么希崎奶奶显然是动了阴谋诡计。这张便签出自希崎同学的物品,说明这位老人家是约好了帮手,然后临时执行各项计划。但希崎家的人认为老人家在山形没有可以值得依靠的人,这是希崎家人所掌握的情况,那么老人家定然有还没有为家人所知的人际关系。老奶奶不将这一层窗户纸向家人捅破,说明兹事体大,有一股老奶奶认识,希崎家人却不认识的人在和她一起行动。”

这些人平日里并没有出现在希崎家身边,那又是怎样和老太太取得联系,商定行动方案呢?希崎家有一位主妇长年在家中,那么老奶奶绕开她展开秘密联系的可能性不大。进而可以认为,她应当是在自己出门的时间和他人展开联系。我想,警视力量也应当会想到这一节:就是向希崎家询问老奶奶个人行动的频率。所以,我也将这个问题向希崎同学询问:您的奶奶平日里个人行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她基本上不太出门,顶多是在每周末出门散步。在这之前,我们也没有注意到奶奶出门的次数增加或是时间有延长。”

“这样啊……那就是在散步中结识了什么值得信赖的人了。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做个证明吧,希崎同学的奶奶在每次散步回到家里之后,所做的事情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呢?比如说,老人家在某次散步回来,额外拿纸巾擦了擦小腿上的汗;或者在脱换鞋后额外抖了抖外出鞋上的灰尘,这些都可以作为‘她此次外出散步的内容和往常不太一样’的旁证。并且,还有一个问题:老太太没有带衣物和钱,那么她是穿着什么鞋子走失的?”

“这些细节我们都没注意到,很抱歉没法回答嘉茂同学。不过,奶奶最后一次离开家时穿的鞋子我知道,是一双老年人的布鞋。”

“布鞋不适合远行,只是平常散步所用。那么老奶奶定然还没有去泷泽,只是在某位私自结识的可托付的人那里躲了一阵子。而这应该也是她的计划。我觉得,您的奶奶定然在谋划着什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