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五绝宝藏

十五草:南帝南僧与南妃

五绝宝藏 朱剑玮文化产业策划 12909 2019-10-19 12:38

  
十五回:南帝南僧与南妃

傅青主道:“云南大理国,始祖段俭魏。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凌空子道:“傅学海果然名不虚传,我们经历一千多年,十八公颇喜欢历史”

十八公道:“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段思平随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渡河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傅青主叹道:“皇权神授”

十八公道:“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成功渡河,杨诏兵败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 [4] 。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4] 。

两系相争

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文经二年(946年),段思平

大理国王宫

大理国王宫

之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为帝,改元至治。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系转到了段思良一系。段思良在大理政权建立过程中出过不少力,颇有功劳,在段思平在位期间他也颇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实力人物。他逼侄逊位后,成为大理第三代皇帝,在位6年,用过一个年号,至治(946—951)。段思良死后,谥号圣慈文武皇帝 [4] 。段思良死后,子段思聪立。段思聪时期,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之后,段素廉、段素隆、段素贞诸朝均以高氏为相,高氏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段思聪在位17年,用过三个年号,明德(952—?)、广德(?—967)、顺德(968)。960年,宋朝建立,开宝元年(968年),大理致书宋朝廷,要求通好。宋太祖开宝二年,段思聪卒,在位十七年,子段素顺立。 [4]

969年,大理东部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段素顺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军平定边寨,诛代连弄兔等,同时讨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会集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曲靖)会盟、颁赏。段素顺碰上赵匡胤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 [4] 后继者段素英笃信佛教,刺文著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这些人称“释儒”,官吏多从释儒中选任。在位24年 [4] 。其子段素英在位13年,无所为。用过一个年号,明启(1010—1022)。段素廉死后,侄儿段素隆继位 [4] 。段素隆不乐为帝,禅位为僧,开了皇帝禅位为僧的先河。侄儿段素真继位 [4] 。后来段素真禅位为僧,孙子段素兴继位。谥号圣德皇帝,故史称大理圣德帝 [4] 。

段素兴“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广营宫室于东京(昆明),多植花草,于春登堤上植黄花,名绕道金棱,云津桥上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每春月,挟妓载酒,自玉案三泉,溯为九曲流觞。男女列坐,斗草簪花,昼夜行乐。”。据说素馨花就是因他而得名,“花中有素馨者,以素兴爱之,故名。”段素兴喜欢花草,日子过得十分风流快活,“又有花遇歌则开,有草遇舞则动”,于是段素兴“令歌者傍花,舞者傍草。”“素兴在位,荒淫日甚”,结果被相国高氏废掉,立了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段思廉是段思平的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 [4] 。天明元年(1044年),国人废掉日益荒淫的段素兴,拥立段思平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才回到段思平一系。

高氏掌权

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杨氏势衰,遂铤而走险,1063年,杨允贤公开叛乱,段思廉已经无力平乱,无奈只好请岳侯高智升出兵灭之。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王室实力更加削弱,进一步促成了段氏统治的危机。段思廉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段思廉在位31年,用过5个年号,保安(1045—1052)、正安(1053—?)、正德(?)、保德(?—1074)、明侯(?)。段思廉后禅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继位。段思廉,庙号兴宗 [4] 。段廉义继位,高智升渐渐攫取了全部权柄。段廉义在熙宁九年(1076年),曾派使者入贡宋廷。杨允贤虽败,但是杨氏实力仍存,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自任布燮,以儿子高升泰为缮阐侯。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搞得段寿辉和他的继任段正明都害怕,先后避位做了和尚。大理段氏,从此沦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国。 [4]

大理皇宫内景

大理皇宫内景 [8]

段廉义无子,因此高氏拥立其侄段寿辉。1080年段寿辉即位后,竟因疑惧高氏,常心神恍惚、忐忑不安。该年,“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更以为“天变”,故在位仅一年,就出家为僧,禅位给堂弟、段思廉之孙段正明。段寿辉因逼于高氏的权势而不自安,遂出家为僧 [4]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着便拥立段正明继位。十三年以后的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段正明帝号为保定帝。 [4]

高升泰是北宋年间云南大中国皇帝,大理点苍山莲花峰芒涌溪人氏。1080年,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时为清平官(即宰相)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升之命率东方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1081年,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高升泰封为善阐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1096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後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4]

后理时期

南宋时期的大理国

南宋时期的大理国 [4]

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高升泰两年后(1096年)病卒,临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于是段正淳承接皇位。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史称“后理国”。段正淳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最后在1108年时让位给其子段誉,出家为僧。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4]

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4]

王国后期

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之子。当时大权都由高氏相国把持,先后有高量成、高寿贞、高寿昌等。段正兴由于得到相国高量成的支持,在皇位之争中最终胜出。段正兴在位24年,禅位为僧,其子段智兴嗣位。 [4]

大理国写经

大理国写经 [9]

段智兴极其崇佛,“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段智兴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大理是小国,消耗不起,国力有所衰落。段智兴在位时,加修龙首关、龙尾关,加强羊苴咩都城的防御。此间,大理国内高氏子弟多次混战。段智兴死,子段智廉立 [4] 。段智廉对佛教也感兴趣,派人到宋朝求得大藏经1465部,放置在都城内五华楼。在位仅4年就去世,其弟段智祥继位。 [4]

段智祥在位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他笃信佛法,后也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 [10]

大理亡国

段祥兴继位于多事之秋,宋淳佑四年(1244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南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段祥兴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来攻打大理,大理的军队打了败仗。而他这不幸中又有万幸,大理没有因为失败而立即灭亡,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 [4] 。

元世祖进军大理之战

元世祖进军大理之战

段兴智继位后,大理终于抵挡不住蒙古兵的又一轮进攻,段兴智成了大理国的末代帝王。大理的亡国,比金朝亡得迟,而比宋朝亡得早。次年9月,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发动了对大理国的大规模征伐,兵分东、西、中三路。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1253年10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多位酋长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劝降,大理相国高泰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12月,忽必烈大军一路直下,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随后,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西路军也渡江到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东路军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这样,三路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大理国内各族的贵族分子纷纷降蒙。当时的大理国,军事力量并不薄弱,但为了削弱段氏势力,控制国政,高氏有意一方面把大理国军队的精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则着力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当薄弱。段兴智与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战,惨遭大败,弃城而逃,各奔一方,蒙古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占了大理都城。忽必烈命令姚枢裂帛为旗,上写止杀,分头号令各街巷,于是军民安定。姚枢还搜集了大理的图书档册。蒙古兵在姚州抓获高泰祥,“泰祥奔姚州,被执,谕之降,不屈,命斩于五华楼。”高泰祥临刑,叹曰:“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忽必烈认为他是忠臣,对其后代“许以世其官” [4] 。

后来,高氏子孙有的被封为姚安、鹤庆等地方的土司,世代承袭30多代,直至改土归流。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4] 。

疆域编辑

宋金时期的大理国疆域(西南绿色区域)

宋金时期的大理国疆域(西南绿色区域)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4] 。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辖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设置八府、四郡、四镇。

八府: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府(今昆明)、威楚府(今楚雄)、统矢府(即弄栋府,今姚安)、会川府(今会理)、建昌府(今西昌)、腾越府(今腾冲)、谋统府(今鹤庆)、永昌府(今保山);

四郡:东川郡(今会泽)、石城郡(今曲靖)、河阳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

四镇: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

三十七部:普摩部(今曲靖)、磨弥部(今沾益)、纳垢部(今马龙)、罗鸠部(今罗平)、夜苴部(今富源)、磨弥殿部(今宣威)、落温部(今陆良)、落蒙部(今路南)、师宗部(今师宗)、仁德部(今寻甸)、閟畔部(今东川)、嵩盟部(今嵩明)、际鹿部(今泸西)、维摩部(今丘北)、弥勒部(今弥勒)、阳城堡部(今晋宁)、强宗部(今阳宗海)、步雄部(今江川)、罗加部(今澄江)、宁部(今华宁)、休腊部(今河西)、因远部(今元江)、罗婺部(今武定)、华竹部(今元谋)、罗部(今罗次)、屈中司部(今开远)、纳楼部(今蒙自)、教合部(今文山)、矣尼迦部(今马关)、王弄山部(今河口)、乌蒙部(今昭通)、乃娘部(今彝良)、芒布部(今镇雄)、乌撒部(今威宁)、于矢部(今普安)、休制部(今玉溪)、嶍峨部(今峨山)。

赕(甸)等则隶属大理首府、府、郡、镇。

政治编辑

大理皇宫

大理皇宫 [8]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脱胎于军事民主制度,借鉴了中国的政治制度设置,进行了民族内部的改革。大理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投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10]

外交编辑

大理与中国、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十一世纪,缅甸蒲甘王国一世王阿奴律院率领使团到大理朝拜佛牙,受到大理国的热情接待。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的《张胜温画卷》,是一部辉煌巨作,画了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率文武群臣官员虔诚礼佛的景象;画了大理国佛教的诸佛、菩萨等;还画了“16大国王众”参加礼佛的胜况。 [10]

军事编辑

张胜温画卷

张胜温画卷

整个大理国时期,对内对外战争不如南诏频繁,规模也不如南诏庞大。大理国军队都与南诏相与领顽,其本上不存在弱于南诏的状况。大理国军队曾经先后远涉今贵州西部、越南北部以及缅甸北部诸地,说明大理是有力量进行域外作战的。而且,从元初鬓贫军被蒙古倚重东征西讨、所向克捷来看,大理国常备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弱第三,大理国没有对宋朝发动军事行动,是双方相互克制的理想结果,与军事力量的强弱没有关系。因此说大理国军事力量不如南诏的观点,还需要更多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11] 。

经济编辑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大理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文化编辑

大理国铜阿嵯观音像

大理国铜阿嵯观音像

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地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文(方块白文,已失传)。方块白文是用汉字书写。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0]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当地民俗讲究“家无贫富皆有佛堂,少长手不释念珠。”大理国与南诏被称为“妙香古国”不仅是因为这时期佛教僧徒众多,更重要的是佛教的三大体系在这里都存在,这里还是云南境内的佛教支系阿吒力教主要流传地 [12]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1]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2]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武痴西禅道:这大理国段智兴,是为“南帝”段誉之孙。以大理段氏“一阳指”自成一派,武学修为登峰造极,“天下五绝”之一。昔年王重阳为防自己死后无人能阻欧阳锋,而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第二年来到大理,用先天功交换了段智兴的一阳指。万念俱灰之下段智兴出家为僧,法号“一灯”。

与洪七公等人点化穷途末路的裘千仞,收其为徒,法号慈恩。

婴儿死后段智兴悔伤前愆,乃传位后人;出家为僧,法名“一灯”。而其在位时的四位臣子亦追随他出家修行,成为一灯大师门下的“渔、樵、耕、读”四位弟子 含有“先天功”的“一阳指”以致元气大伤,后瑛姑来此寻仇。郭靖假扮一灯挡住一刀后,瑛姑才觉悔意。后一灯出现,瑛姑则羞愧而远去。

随后与师弟一起翻译了《九阴真经》中总纲的梵文部分,也借助《九阴真经》所载的疗养法门,终得复原功力

武功绝学

武痴西禅道:“一阳指,云南大理段氏嫡传的武功,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从远处欺近身去,一中即离,一攻而退,先天功:道家呼吸的吐纳炼功之法,先天真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潜力无穷,祛百病,调虚实,亦能治 疗沉重的内伤。

九阴真经:

源自道家法天自然之旨,驱魔除邪是为葆生养命,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内功基础,下卷为武功招式,所载 的都是最秘奥精深的武功,

傅青主道:““南帝”道德层次也是最高。黄药师沉溺于自己的情爱嗔欲,一灯大师则是超越了私人感情的痛苦缚束。 [10]

“一灯”一词本是佛教用语,谓灯能破暗,喻菩提之心,成了“一灯大师”的段智兴代表的是佛家献身精神和普渡天下众生的慈悲情怀,传达了一种宽恕之道。给他一指荡开剑刃,心想这一阳指功夫和黄岛主的弹指神通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世再无第三人的指力能与之并驾齐驱。

重剑级别的杨过力压裘千仞,重剑的力量使裘千仞死死挣扎。一灯一阳指指力竟然一指就能荡开,杨过玄铁重剑的力道,一灯大师一指功力相当恐怖。

一灯的内力深厚度当世非任何人所能企及。

神雕末期后五绝级的排名,周伯通实至名归的第一。一灯,黄老邪自认为武功逊色三分,内功深厚度当为一灯第一。内功第一,

“登峰造极”

能够克制不逊于降龙的蛤蟆功。

段智兴在位29年,1200年驾崩。其实他并没有退位出家,但是极其崇佛,史称“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

指南海之帝儵。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傅青主道:“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赤帝,名赤熛怒。”王重阳的武功绝学主要包括全真派武功,内功,轻功,掌法,剑法等方面。王重阳自己创建的全真派招式主要有天山飞渡,天外飞仙,紫电穿云等,这些招式都能快很准的攻破敌人,招式变化很多,而且用召集会,让人防不胜防。

从这些招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重阳在武功方面的造诣之高,以及他的聪明才智。王重阳在创立,全真派武功的时候还创立了一套内功,在小说中这套内功被称为先天功它能将元神,元气,元精合为一身所以潜力无穷,能断人心脉。率领明教群雄驱逐鞑虏,光复中华,却因为“性格而决定命运”,无奈携娇妻远走他乡,从此不知所终,新皇帝朱元璋过河拆桥,迫害当年一起起事的明教老兄弟们,而华山论剑这种非法武装活动自然也在被取缔之列;终明一朝,华山论剑这场武林盛会也始终并非成型,倒是创建于元朝的华山派此时从低谷走出,强势反弹,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可喜局面,但因为缺少“团结就是力量”的指导方针,人为分成剑气二宗,一直内讧不断,以至于在江湖上也失去了说话的地位。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惨死在满清皇太极的反间计下,其子袁承志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拜华山派掌门人“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最终却也无力回天,率领部下远走海外,成为留洋华侨的典型代表。到了清代,华山派更是日趋式微,已经从剑术沦落到卖拳的角色,连帮派名字都换了,叫作什么“西岳华拳门”,而且还出现了可耻的内奸,表过不提。

综上所述,华山派是一代不如一代,呈总体的下降趋势。但我们无法抹杀华山在金庸武侠小说的中的地位!可以说,华山派与少林、武当、丐帮并称金庸武侠的“四大豪门”应不为过。

第一届华山论剑,全真教主王重阳力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而捧杯,一共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金庸写“七天七夜”这个时间跨度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当时五人齐聚华山,打的是一场赛会制的比赛而并非主客场制,根据排列组合我们很容易知道,五个人两两较量,一共需要进行十场比赛,若一天的上下午各进行一场比赛,便需要五天。按照胜3平1负0、净胜拳及相互战绩的算分标准,小组赛结束后,对照积分表便可以分出名次。但为了避免出现“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非正常现象,在小组赛后,又进行了淘汰赛,先淘汰最后一名,然后积分第一的和积分第四的较量,积分第二的和积分第三的切磋,尽量让失败者输得心服口服。两场半决赛下来,又花去了一天的时间,最后的总决赛只在两个最后的选手之间展开,但真正的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王重阳,这正好是第七天的活动内容!金庸写“七天七夜”是有其原因的,绝非凭空捏造空穴来风。

周伯通也曾经在《神》中对杨过大发感慨,说师哥若是当年就练习了《九阴真经》上的功夫,何必花七天七夜的时间逐一折服对手!只消半天便足够!由此可见第一届华山论剑争夺“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头倒在其次,真正的目标自然是人人垂涎三尺的《九阴真经》!

我们通过小说知道,王重阳在第一年的冬天得到《九阴真经》以后,第二年春天就携带周伯通南下大理国和段智兴展开学术交流活动,但王重阳竟然在办理如此机密大事的前提下带上了一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老顽童!可谓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培训。

王重阳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个马马虎虎可算及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的情商很低,属于敢做而不敢当的人物,这点很类似陈家洛。我一直认为,王重阳要和段智兴展开技术交换活动,那是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和筹划,费尽心机和心血!我们分别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武术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王重阳的先天功可以克制西毒的蛤蟆功,而“南火克西金”,南帝的一阳指同样可以一举制敌。但不论是“先天功”还是“一阳指”,都不能随随便便轻而易举击破蛤蟆功,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一举奏效,譬如王重阳诈死去破欧阳锋,这个道理和关羽斩华雄是一样的。同样,东邪和北丐二人就显得大为不如,这点在桃花岛求亲和大海遨斗两幕大戏中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所以这点是王重阳找段智兴最重要的理由。

第二: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是颠扑不破的放之四海皆准的五十年不变的大道理!在读者的整体评价上,对于四人的评分,欧阳锋是大负,黄药师是小负,段智兴是小正,洪七公是大正。王重阳大约介于大正和小正之间,我们姑且算他是中正。人以群聚,物以类分,起义军和全真教的首脑,自然和天南一帝比较具有共同语言,他们同样都具有统筹安排和运筹帷幄的本钱,也就是说,在人事组织和政治手腕上具有极其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一点是一贯清高倨傲目中无人的孤家寡人——东邪西毒二者所无法企及的。而北丐虽然率领了一个巨大的帮派,但由于派中也分为净污两股势力,说不客气点,可称之为“乌合之众”,且看杨康一个小人,便能将它搅得鸡犬不宁,说是乌合之众应不为过,由此而来洪七公也失去了和王重阳合作的机会。

第三:文化

五个人里面,文化水准最高的当属黄药师,他可以算作全能冠军,大约类似博士生导师;而西毒欧阳锋天纵奇才,能够逆练《九阴真经》而获得一身震烁古今的功夫,他的智商非同小可!说西毒能读到硕士生并不夸张;南帝身为天潢贵胄,接受教育的资源无比丰富,按照他的资质,保守点算也可以看作本科生;王重阳应该和他差不多,勤奋好学,自己也能开创新帮派,可以算本科或大专;而洪七公就比较值得同情,从小便身为金人的奴隶,接受教育的机会几乎为零,可以看作是文盲或半文盲。从理论上讲,王重阳不会去黄药师那里受革命再教育,也不会向欧阳锋与虎谋皮,与小学未毕业的洪七公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那么他唯一能交谈的,也只有段智兴!

第四:态度

在针对《九阴真经》的态度上,五个人也表现出五种态度:黄药师是骗、欧阳锋是抢,均为人所不齿;洪七公光明磊落,输掉比赛便不再动花花心思,大丈夫!王重阳夺书不练,同样大丈夫。但段智兴呢?小说中虽没有明确表示,我们难免不会猜想一下:难道他就真的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么?只怕未必。从这里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剔除东邪后,王重阳唯一能合作的只有南帝北丐可供选择,但洪七公是个认死理的犟驴,只想凭自己的降龙十八掌本钱光明正大打败老毒物,所以王重阳也只能忍痛将其排除。

第五:情感

五绝对婚姻问题也有五种态度。东邪是丧偶不娶,可敬;西毒是偷情生子,可悲;南帝是妻妾成群,可叹;北丐是终老单身,可怜;中神通却是纯纯的爱,弥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我们可以看到,王重阳对林朝英的感情是真挚的,两者之间最终好事未成谐,源于双方争强好胜的性格,但我们从骨子里可以看出王重阳对待爱情是个完美主义者。在这方面来说,东邪和他最具有共同语言,而南帝和北丐则比较背离。但王重阳为什么不选择东邪而选择南帝,正好说明了他的思维观念:东邪这方面和自己很类似,已经不需要改造,北丐连老婆都没有,更不需要改造,但南帝这么多老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大理国小君,虽不如中华天子那般后宫三千,但后妃嫔御,人数也是众多”,这么花心滥情的人怎么可以让他逍遥自在?怎么办?教他练类似“童子功”的“先天功”,让他无暇顾及女色,再加一道双保险——带上周伯通!而事实也证明了王重阳的手腕确实了得!

第六:政治

射雕五绝里面,王重阳、黄药师、洪七公三人是不折不扣的汉族高手;段智兴先祖为甘肃武威郡的段姓汉人,如今的血管里并流着摆夷族(白族、彝族)的血液;而欧阳锋极有可能是汉族和维吾尔族人民合作的产品。段、欧阳二人的混血身份不容怀疑。我们知道,王重阳一生为了驱逐金国侵略者而奋斗不息,最终出家也始终不忘这个任务,对于异族的入侵自然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对待政治方面,黄药师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虽然最后在女儿女婿的感召下也投身革命;欧阳锋是处心积虑为我所用,充当了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的可耻走狗;南帝是身处包围以求自保,在大理国周围的南宋、吐蕃、西夏、金,乃至于更远的蒙古部落,都是他强劲的敌人,于是在政治夹缝中,他只能委曲求全,获得苟延残喘的发展机会;北丐的部队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在金兵背后活动,类似敌后的游击队,可以抛开不谈。金国既是我大宋王朝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敌,也是大理国时刻存在的最危险的敌人,在共同的利益点下,王重阳和段智兴走到一起来,二人一拍即合,互惠互利!

第七:阴谋

所有的政治家都是阴谋家,这是前辈总结的经验教训。在上述六条理由下,王重阳选择了最合适的对手段智兴,但王重阳自己也是有小九九的。他传艺段智兴,可以和任我行传授东方不败《葵花宝典》的用心相提并论!不信?且看:当段智兴学会先天功后,无疑就成为继他之后的天下第一。大理国是当时唯一一个对南宋称臣的国家,如果双方继续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武功天下第一的大理国王在道义和情理上,都将成为大宋抵抗侵略的最佳盟友和屏障!此为上策。如果大理国王不想牵涉政治旋涡,也好办,他可以完全克制助纣为虐的西毒,让欧阳锋终生不敢投身政治达到霸权主义目的,而与此同时,北丐在敌后的破坏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二人合作,便可以维持南宋末期的“不统不战不和”局面。此为中策。最坏的打算,如果段智兴倚仗神技在手,胡作非为,对邻国擅动刀兵,那么不妨号召天下武林人士去他那里捣乱,譬如散布一些诸如“《九阴真经》在老段手里”的谣言云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此一来,大理国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从此麻烦不断自顾不暇!——当大理国受到四邻觊觎的时候,南宋就可以暂时坐山观虎斗,缓解自身压力,大力发展经济!此为下策!但不论是上中下三策,唯一的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王重阳的祖国:南宋!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逐一分析了王重阳为何要传艺段智兴的真实目的,但可惜的是,王重阳自己也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战争负于金兵在先,情感负于林女侠在后,而在传艺这么重要机密的事宜中,又带上了粗心大意不谙世事的师弟,类似《水浒传》中柴进带上李逵去找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算帐一样。我猜想他带周伯通的唯一目的就是搞感情破坏!但王重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段智兴自己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当自己最爱的人背叛他的时候,他选择了和王重阳一样的道路:出家。殊途而同归!

陈玄风死在无知小儿的利刃下,他的命门是肚脐;王重阳毁在无知师弟的出轨下,他的命门是千虑一疏。两者方式虽然有异,但性质相似,武功天下第一的王重阳,在半年后,以郁郁寡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有形和无形的一生。千载之下读来,兀自让人咀嚼感慨不己!

古代宫廷中,中宫为皇后寝宫、东宫为太子寝殿,而和东宫遥遥相望的西方,在那里是和东宫直线距离最为遥远的宫区,为了护卫皇妾的贞节和安全,因此在东宫的对面营建西宫,既方便让皇妾居住、又方便六宫之主的皇后统领后宫所有妃嫔,因此将西宫作为皇妾所居,也自此成为众多代称皇妾的名词之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