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我的最后一个夏天

往事

  

海瑶节是本地去一场历史悠久的祭祀活动,与其他地区的古代祭祀行为类似。乡民们通过向海神献上祭品,来保佑明年的风调雨顺和粮食丰收。

祭祀活动的举办时间一般在夏季末尾,地点则在海边附近。白天时,百姓们聚集在一块儿,举行仪式,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到了晚上,人们大摆筵席,在海边围着篝火舞蹈,同时吹奏歌谣,抚平大海的伤痕。

关于海瑶节,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有数个版本流传下来,几乎大同小异。在本书中记载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大概内容如下:

相传海瑶节起源于明朝时候的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史书上记载那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连日的暴雨导致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紧接着海水倒灌,巨浪淹没了平原与村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村民们诚惶诚恐,以为触犯了海神的逆鳞,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平息它的怒火。

这时候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路过,他告诉村民们因为长期的过度捕捞,海洋与人类之间失去了平衡,海神才会发怒,降下天罚。若要平息这场灾难,必须减少捕捞,同时献上祭品,抚平海神的怒火。

乡民们纷纷请求道士出手相救,有的甚至愿意拿出全部家当。但道士只是摇了摇头,“这事必须交由你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做,诸如我这样的异乡人去,说不定会雪上加霜,致使情况更加恶化。”

那么这个艰巨的任务该交给谁呢?村民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勇气,同样需要智慧与坚决,实非常人能所为。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少女挺身而出。她名叫瑶,年纪不过十六岁,但却似乎毫无畏惧之心。

“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那就让我去好了。”瑶的个头虽小,但眼神坚定,与寻常柔弱女流相距甚远。

照理来说,执行任务的人选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挑一个,但由于当时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再这样下去整个低地都有可能被淹没,况且瑶也符合道士提出的各种条件,因此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临行出发前,道士交给瑶一颗小巧玲珑的玉珠。那珠子晶莹剔透,里面似有亮光在闪烁,一看就并非凡物。

“你带着这枚珠子,在海上航行看见一个大漩涡时,就把它投进旋涡里,祈祷它能够平息海神的怒火。”

少女毅然决然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也许她那时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了。

出发的那天依然下着暴雨,但乡民们还是纷纷跑来为少女送别。因为他们知道,这趟旅程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瑶安抚着大家的情绪,并告诉大家自己一定会回来的。她轻声哼起一首歌谣,那歌声凄婉,听上去带着些许哀愁。

瑶独自踏上一条小船,在风雨中扬帆起航。那小小的背影在人们的视野里逐渐模糊,然后消失不见。

见此情形,许多人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三天之后的清晨,海上出现了奇异无比的景象,乡民们纷纷跑到海边围观。

只见在遥远的天边出现了一束巨大的光柱。那光柱从海底直冲云霄,散发出奇异耀眼的光晕。如此奇景,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乌云纷纷被驱散,太阳久违地显露出面孔。暴雨停息,海潮逐渐退去。

但人们并没有欣喜若狂,他们自发地聚在海边,像是在期盼着什么。

从日出到日落,从涨潮到退潮,那瘦瘦的、小小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她再也没有回来了。

人们把瑶出海的那天作为节日,定期举办仪式。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大海的情绪以求自身的周全,而更多的是为了纪念那在人民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少女。

这便是海瑶节的由来了。

很奇怪,我也算是半个本地人,却对这些传说一无所知。若不是今日来到了黄教授的家中,估计一辈子也很难知道这些事情。

现在的网络虽然发达,但并不意味着网上就有着一切。有许多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故事正在被遗忘,而且很有可能被永久的遗忘。

我合上书本,发现黄教授正望着我。

“挺有意思的,不是吗?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了。”黄教授看上去有些遗憾。

“我觉得很不错,即使是故事也打动了我。”

“尽管听过许多类似的原型,但我仍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故事。从中可以反映出很多东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自古以来都是值得被歌颂的。社会发展得太快,但有些珍贵的东西被丢下了。”黄教授擦了擦眼镜,眼角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教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关于瑶这名少女只留下了文字记载,却没有她的形象留存呢?照理说不是应该替她刻凿一座雕像,供人们瞻仰吗?”

“很不错的问题。”黄教授露出一丝值得玩味的表情,“我和你有过相同的疑问。在查阅别的资料后,我发现一种有趣的说法。人们并不是不想留下她的形象,而是不能够了。”

“不能?什么意思?”我有些疑惑。

“在灾难结束之后,村民们的确想把瑶的形象记录下来,画像也好,雕塑也好。但当他们想付诸行动的时候,怪事发生了。”

“是什么?”

“无论如何,他们都想不起来瑶的模样,包括眼睛大小啦,高矮胖瘦啦,穿什么衣服啦。他们一概想不起来,好像瑶的存在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缕薄薄的青烟。就连瑶的父母,也只记得自己有过一个女儿,但关于她的成长生活,两人却始终回忆不起。”

“很奇怪吧。瑶的形象因此没有流传下来,不过这在某种层面也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

原来如此,这倒是给这个故事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把书轻轻地塞回书架。回头看见另外三个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嚼着自己的书本,我还没见过安宏如此认真的模样呢。

我转过头,书橱旁的玻璃柜上面的一排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似乎是黄教授人生各个阶段的一些经历,有他刚上大学时的青涩模样;有在全国各地收集研究资料的时候;后来结婚生子一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最角落里有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因为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已经彻底泛黄。那是一张合影,一个八、九岁大的男孩旁边站着一位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两人似乎面对镜头似乎都有点拘束,表情看上去有些僵硬。男孩应该是黄教授小时候的样子,尽管过了这么多年,但从眉宇之间依稀可以辨认。旁边这位麻花辫的女孩呢?她穿着朴素的粗布衣服,看起来眉清目秀,笑起来甜甜的。但这位女孩似乎没有出现在黄教授的家人合影中。

“教授,这是?”

黄教授看见我正拿着这张照片,表情变得有些奇怪,他目光停留在上面。

“她是我家附近的一个女孩,我们我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她很照顾我。”黄教授眼神柔和,仿佛在回忆往事。

“后来出了某种意外,我再也没能见到她了。”我注意到黄教授说“意外”两个字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神色。

不知为何,我突然觉得女孩的面孔有些熟悉,却记不得在哪里见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