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

  

胤禛停下手替若曦拭泪的手,无奈的看着若曦话锋一转

胤禛(雍正帝):只是傻小子终归是傻小子,先是被一个傻兄弟缠得一生放不下,后来又被一个比自己还傻的傻丫头,迷得心摇意动,只得一路操心到现在了。

若曦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复又流泪道

马尔泰若曦:胤禛,我……

胤禛(雍正帝):哎呀,我真的没事,或许以前还有些不平,但现在我有你,有十三弟在我身边陪伴我、支持我,那些事情真的已经过去了。

胤禛十分无奈的看着流泪的若曦,他真的很怕女人哭,也真的不会哄人啊。

看到若曦老是收不住泪,胤禛颇有些头疼,忽然间似想起什么,胤禛挑眉一笑,凑到若曦耳边调笑道

胤禛(雍正帝):爱妃如果真的心疼朕,那晚上就好好伺候为夫好不好?

瞬间若曦红霞满面,泪痕未拭,面上已满上一层薄红微嗔,啐道

马尔泰若曦:没正经的家伙,说不到两句就起歪心思,也不知臊。

此时的若曦眼带水光,美颜如玉羞红似火,一双眼睛似嗔似羞似窘,竟是说不出的娇媚。

尽管胤禛佳丽三千,冷静自持也忍不住,一时看的呆了。

正当一个看着美色发呆,一个又嗔又羞时,忽听得高无庸禀告

高无庸:皇上,孙家淦、张廷玉二位大人和怡亲王求见!

胤禛被搅了好事,一阵气恼,但也很无奈,国事要紧,只得起身前往东暖阁。

若曦也顾不上害羞了,叫住他道

马尔泰若曦:这么晚了,什么事啊?

胤禛笑道

胤禛(雍正帝):李卫在江南推行摊丁入亩受阻,那些士绅不安分啊!还要商量第二批新政的事。可能要议到很晚,你要困了,就先睡,不用等我!

若曦娇嗔一声

马尔泰若曦:谁要等你了?

胤禛轻笑一声也不揭穿她,径自前往东暖阁。

到了那里,只见允祥和张廷玉、孙家淦已经侯在那里,见胤禛进来,连忙见礼

胤祥(怡亲王):臣弟允祥给皇上请安!

张廷玉:臣张廷玉给皇上请安!

孙家淦:臣孙家淦给皇上请安!

胤禛归座点头

胤禛(雍正帝):免礼平身。

三人依言起身。胤禛也不啰嗦,直接开门见山

胤禛(雍正帝):你们看看这个折子。

允祥接过去,看了一遍,原来是山西巡抚诺岷的折子,诺岷在清查府库亏空,追讨国库欠款的差事上功勋显著,颇得雍正赏识。

允祥细看了一遍折子上的内容,却是关于火耗税银征收的。

什么是火耗呢?原来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由于百姓上缴税银大多是碎银,熔化银锭的过程中有所耗损,因此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

但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然而,朝廷的这种态度,长此以往,助长了地方州县官员的贪欲,征收火耗银成了他们合法贪污的由头。他们以火耗之由,疯狂敛财,便有了“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这样老百姓赋税加重,到了康熙晚年尤甚,腐败蔓延,民不聊生。

诺岷的折子主要内容是,提议火耗附加税的征收比例,由朝廷统一制定,杜绝地方官员乱摊派、乱收费,避免官僚用自定税额的权力贪污腐化,且火耗必须全数上呈,解交户部统筹运用。

允祥等人看了一遍,只听胤禛说道

胤禛(雍正帝):朕认为此议甚好,决意采纳,推行火耗归公。十三弟和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允祥和张廷玉还没说话,孙家淦已经跳起来

孙家淦:皇上圣明!先帝时因三藩之祸,朝廷困难发不出薪饷,而默许官员们收取火耗。可后来康熙盛世,火耗之风却依然盛行,圣祖爷竟然不闻不问!

允祥大喝

胤祥(怡亲王):大胆!竟敢诋毁皇考!

孙家淦咬舌无语,但他说的是实话,胤禛对康熙这一点也十分不满。可诋毁圣祖皇帝的帽子,孙家淦可不敢戴

孙家淦:臣不敢,臣只是认为……

见他难得放软了身子,胤禛笑着打断他

胤禛(雍正帝): 朕知道你是出了名的讨厌银子。朕了解你的脾气,所以朕才敢用你!朕打算让你主持火耗归公,诺岷协助,就从山西开始试行。届时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如洪袭来,朕需要个两袖清风之人,替朕打头阵!

孙家淦自告奋勇

孙家淦:臣愿当此任,臣讨厌银子,也痛恨那些贪官。请皇上信任臣。

胤禛点头

胤禛(雍正帝):好,你回去根据诺岷提出来的法子拟个条陈,然后赶赴山西,和诺岷一起主持此事。银子解交户部之后,由怡亲王统筹分配,朕打算把火耗中的百分之十,用作地方行政费,像贵州、甘肃之类的穷省正需要,以弥补地方财政不足。

孙家淦大喜领命

孙家淦:皇上圣明!这是皇上登基改元以来,臣见过的皇上做的最圣明的事。

胤禛笑着打断他

胤禛(雍正帝):行了,圣不圣明的,自有后人评说,你速去办理吧。

孙家淦领命而去。

胤禛又看向十三和张廷玉

胤禛(雍正帝):你们二位可有何疑虑?

张廷玉奏道

张廷玉:皇上使火耗归公的心意虽好,然先帝未行此策也是因为我大清官员薪饷低,只靠薪俸确实无法维持体面。光看孙家淦就知道,至今他家连一包茶叶都没有,喝的是白开水。过年的时候,连年货都办不起,还是臣和朱太傅看不过去,一人凑了份儿年货给他送去,他还死活不收。前些日子他的老母过七十大寿,还是去字画铺子里卖了几幅字画,才凑得银两,给高堂弄了些基本寿食。

胤禛一阵好奇

胤禛(雍正帝):他的字画会有人要?

允祥笑道

胤祥(怡亲王):不瞒皇兄,臣事后查过,这字画铺子是三哥,资助弘时开的。

皇子不得有私业,但由于薪俸太低,为了维持体面和一大家子的生活,一般都会以其他人的名义,办一些产业,以维持开销。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胤禛长叹一声

胤禛(雍正帝):先不管孙家淦,你们的担忧朕知道,十年寒窗不就图个升官发财吗?当官不让富,还有谁干?因此朕决定,把火耗用于地方行政费用后,所剩余部分成立养廉银。分发给官员用作日常开支,其目的在于增加地方官员俸禄,用高薪养廉的办法,尽量避免官员贪腐,以补人心之不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