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历史年表详细版_d029

公元284年

历史年表详细版_d029 文史通 3216 2019-12-16 14:06

  

公元284年是农历甲辰年(龙年);西晋太康五年。

11月20日——戴克里先加冕为罗马皇帝。戴克里先(245年-312年,拉丁文:GaiusAureliusValeriusDiocletianus),原名为狄奥克莱斯(Diocles),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结束罗马帝国的第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的主要政体。其改革使罗马帝国对各境内地区的统治得以存续,最起码在东部地区持续了数个世纪。[1]

中文名

公元284年

外文名

284A.D.

纪年

甲辰年(龙年);西晋太康五年

大事记

废九品正制等

纪年

甲辰年(龙年);西晋太康五年。[2]

大事记

尚书左仆射刘毅请废九品正制

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士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人,奸敝日滋。

刘毅上疏曰:“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威,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讦之忌,用心百态,营求万端,廉让之风灭,争讼之俗成,臣窃为圣朝耻之!盖中正之设,于损政之道有八;高下逐强弱,是非随兴衰,一人之身,旬日异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也。今重其任而轻其人,使驳违之论横于州里,嫌仇之隙结于大臣,二也。本立格之体,为九品者,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乃使优劣易地,首尾倒错,三也。陛下赏善罚恶,无不裁之以法,独置中正,委以一国之重,曾无赏罚之防,又禁人不得诉讼,使之纵横任意,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直,不获上闻,四也。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而中正知与不知,皆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五也。凡求人才者,欲以治民也,今当官著效者或附卑品,在官无绩者更获高叙,是为抑功实而隆空名,长浮华而废考绩,六也。凡官不同人,事不同能。今不状其才之所宜而但第为九品,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徒结白论而品状相妨,七也。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各任爱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锐人事,八也。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亦上疏曰:“魏氏承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咸用土断,自公卿以下,以所居为正,无复县客,远属异土,尽除中正九品之制,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则华竞自息,各求于己矣。”始平王(司马玮)文学江夏李重上疏,以为:“九品既除,宜先开移徙,听相并就,则土断之实行矣。”帝(司马炎)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也。

塞外匈奴胡太阿厚帅部落来降

284年,塞外匈奴胡太阿厚帅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来降,帝处之塞内西河。

戴克里先加冕为罗马皇帝

戴克里先(245年—312年,拉丁文全名GaiusAureliusValeriusDiocletianus),原名为狄奥克莱斯(Diocles),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他结束了罗马帝国的第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彻底废除了元老院的权力,建立了四帝共治制,使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的主要政体。其改革使罗马帝国对各境内地区的统治得以存续,最起码在东部地区持续了数个世纪。

行政记事

罢宁州入益州,置南夷校尉

宁州,即今云南省华宁县宁州镇。据道光《云南志抄·地理志》载为“汉益州郡地”。蜀汉后主刘禅时,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分东、中、西三路南征,平定南中,调整郡县,废益州郡,改置建宁、兴古、云南、永昌、朱提、越西、牂牁七郡。东晋成帝司马衍分兴古郡立梁水郡,设梁水县。梁水县属梁水郡七县之一,县辖地除盘溪称毋单县属建宁郡外,大致相当华宁解放前管辖区域。当时梁水郡、县两级政权机构均设在今江川县的旧州。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置南宁州,梁水县属南宁州。七年(624)析南宁州分置西宁州,西宁州仅领二县:梁水县和绛县(江川龙街)。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639)改为黎州,地号浪广,隶属戎州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五年(737),支持南诏皮罗阁统一了六诏,黎州为步雄部徒蛮所据。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首领,率众10万进兵大理,讨灭原南诏权臣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将府、郡部封给有功大臣及当地部族首领。宁州始为步雄部,后属东爨酋,为宁部。大理国后期(南宋末年),东爨首阿几以浪广割与宁部酋豆圭。

元宪宗蒙哥三年(1253),蒙哥命同母弟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征云南,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从临洮(在甘肃省)进兵,过大渡河、金沙江,同年12月破大理国,杀大理相高祥,国主段兴智逃往押赤城(昆明)被执投降。次年(1254)春,忽必烈班师北还,留兀良合台继续征服云南未平之地,共平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此时,宁部酋豆圭已逝,其长子普提附元。又次年(1255),兀良合台在原大理国政权行政区划基础上,将云南分为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以便军事统治。任普提为宁部万户,领习峨(峨山)千户和马笼(新平)千户,并在西沙(华宁下村)筑城。至元十一年(I274)元世祖忽必烈派亲信大臣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行省。十三年(1276),赛典赤把兀良合台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立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府、州、县,改宁部万户为宁海府,普提为宁海府土知府,其弟普永为土知州,准许世袭,从此,宁州建立了土司制度。为了笼络民族上层,还封普提长子阿农为临安路土同知,次子阿只为阿博路(峨山一带)军民总管。同年,改宁海府为宁州,华宁史称宁州即始于此。宁州领三县:“通海、习峨和刚在下村仁善坊内新建立的西沙县,隶属临安路。元英宗硕德八刺至治二年(1322),撤西沙县并入宁州,州仅领通海、习峨两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路为府,将通海、嶍峨二县划出。宁州始为与县平级的行政区,直隶临安府。清袭明制,华宁仍称宁州,隶临安府。据《雍正志》记载:“宁州城,州治在浪广,元至正年间迁今地。”宣统《宁州志·侨寓帐恭传》说得更具体:“至正二十八年自浪广迁州至于西沙。”就是说宁州由浪广搬到华宁。民国元年(1912)废州改县,宁州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2年10月改称黎县(以唐代曾设黎州而名)。21年(1932)4月再改称华宁县(县城紧靠西北面之华盖山,山上有宁寿寺,又曾称宁州,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称华宁县。1958年10月,华宁县与杞麓县合并称通海县。1959年10月华宁县从通海县分出,恢复华宁县建置。建国后一直隶云南省玉溪地区。

去世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曹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