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历史年表详细版_d029

公元前353年

历史年表详细版_d029 文史通 1308 2019-12-16 13:57

  

公元前353年,著名的截击战桂陵之战发生于该年。齐国通过该战役打败了强大的魏国,从而雄霸东方,成为当时势力强大的战国“七雄”之首。桂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之一。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孙武“避实而击虚” 、“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动敌”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围魏救赵” 、“批亢捣虚”、“减灶诱敌”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对于结束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战国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353年 - 大事件

1、公元前353年魏惠王就攻占了赵都邯郸并强占了三年之久。

2、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

3、公元前353年:韩昭侯为改变韩国弱国地位,任申不害为相,实行改革。申不害在韩国“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公元前341年申不害死后,韩国不断受到秦国的征伐,尽管韩魏两国联合抗秦,终因连年征战,国力日衰,于公元前230年为秦国所灭。

4、公元前353年,申不害在韩国辅助韩昭侯变法,提出“明法”、“用术”的主张,并特别重视“术”。(术就是指帝王驾御群臣的秘密之术)。

5、公元前353年庞涓从鬼谷子处学成入魏以精通兵法为王错重用推荐魏王任大将军。

公元前353年 - 战役

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爆发了桂陵之战。当时,为了摆脱魏国霸权的控制,进而达到兼并土地、扩张势力的目的,赵成侯于公元前356年在平陆(今山东省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省南阳北50里)相会。赵国的行为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适逢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迫使卫国屈服称臣。于是魏国便藉口保护卫国,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强行攻打。赵与齐有同盟关系,鉴于邯郸局势危急,遂于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遂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自身造成麻烦,因而主张救赵。但他同时又指出,以当时的战略形势来考虑,如果立即出兵前赴邯郸,赵国既不会遭到损失,魏军也不会消耗实力,对于齐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他主张实施使魏与赵相互削弱,而后“承魏之弊”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是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和疲惫魏国。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予以正面的攻击。段干朋这一谋略显然有一石三鸟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牵制魏军,使其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第二,向赵表示了援助的姿态,信守盟约,维持在平陆相会时所建立的两国友好关系,帮助赵国坚定其抗魏的决心;第三,让魏、赵继续互相攻伐,最后导致赵国遭受重创、魏国实力削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日后控制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段干朋的这番谋划,完全符合齐国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因此为齐威王所欣然采纳。齐威王决定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主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伺机出动,以求一举成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