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六玺传

0003章 旧怨,明争暗夺内外朝

六玺传 回不改 2916 2020-06-04 16:36

  

刘贺含糊不清的话也就龚遂能听得懂,明白他这是在问传国玉玺在哪里。

龚遂双手朝东,先面向长乐宫方向作揖,神情端庄严肃,然后回身答道:“昔年,传国玉玺由秦王子婴跪道咸阳献于高祖,方圆四寸,上刻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为国运气数象征,一直在长乐宫中由太后保存,不可轻易示于人,陛下要见传国玉玺需得请示太后。”

一提起太后,刘贺心中就有些别扭,一个十五六岁邻家小妹一样的小姑娘成了自己的母后,不过看在能做皇帝的份上,只能忍下这口气,毕竟为了赚钱给人当孙子的大有人在,当个皇帝给人做儿子怎么说也是件划算的买卖,还有多少人想当皇帝弄得满门抄斩呢!

既然提起太后小妹,就不得不提今日在前殿见到的那位高大英武的大司马了,从面相上看,大司马霍光颇有一身正气忠肝义胆的气势,但刘贺清楚,他的皇帝能不能坐稳,全看那位大司马支不支持,而他对于朝堂之事毫不了解,一切还得借助龚遂来应付。

“大,大司马,啊?”刘贺结结巴巴问起大司马的事。

龚遂虽然从昨日就开始奇怪,自己服侍了十几年的刘贺,怎么突然之间不会说话了,但始终没有怀疑刘贺的身份,毕竟人还是那个人丝毫没有变化,除了性情有些改变加上说话含糊不清之外,一切都在恢复正常。

在与龚遂艰难而又耐心的交流之下,刘贺开始了解朝堂局势变化。

朝堂分内朝与外朝,外朝有三公九卿,其中以三公为首,丞相统领百官,大司马统领武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与司法,下设九卿与各地郡县官员,负责朝廷内外大小事宜,是维持帝国正常运作的主要力量。

丞相对于百官可调可宣,随时可以将官吏调动任免,但大司马对于武官只可调不可宣,并且调动与任免将军需要皇帝用玉玺发出诏令,如此一来,外朝九卿及以下官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丞相的手下,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丞相过大的权利带来了新的问题,秦之所以亡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斯死后丞相归于赵高,大权在握的丞相赵高权利之大,竟然能够逼死秦二世,并且一手扶持秦王子婴继位,谁也无法想象,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始皇帝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会完全落入一名外人之手。

为了制约丞相从而让皇帝亲自掌控天下大事,高祖刘邦重新拿出分封诸侯王的办法,将皇族宗室在外地封王,一旦有外人觊觎皇权,各地诸侯王可起兵勤王,以此保证没有人敢明争皇权,不想却因此引发了暗夺。

高祖之后由吕太后暗中把持朝政,吕太后以各种名义给吕家子弟封王称侯,于是外戚吕家掌握朝堂,导致高祖留下来的帝国半数落入了外戚家族手中,外戚权势之大,即使是皇族宗室子孙也朝不保夕随时会被毒杀,最终在丞相与诸侯王内外响应之下,重新将皇权归还于文帝之手。

经过文帝与景帝两代努力,终于将外戚家族摒弃在朝堂之外,使得后宫难以干涉朝堂,却又导致以丞相为首的百官权利过大,于是从武帝开始,不得不又想方设法制约丞相,武帝为了直接掌控朝政,选择让原本负责宫中事务的内朝获得了更多权利。

内朝大多是皇帝身边的近侍、随从以及宿卫,大多数没有实际官位,他们仅仅负责传递皇帝诏令,因而百官不时会出现阴奉阳违的敷衍行为,于是武帝又特地让外朝的大司马兼任内朝的领尚书事,以三公之一的大司马来制衡丞相与朝中百官。

当今的大司马霍光不仅掌管武官,同时领尚书事负责内朝,又被武帝加封为大将军,还是是武帝临终前任命的辅政大臣之一,从武帝到先帝再到今天刘贺继位,霍光已经是三朝元老,功劳赫赫。

在龚遂的描述里,大司马霍光不仅是当世美男子,而且才华出众,对皇帝忠心耿耿,曾经挫败了多起危害天下的阴谋与叛逆,实在是比得上周公辅政的存在,是刘贺应当信任并且依仗的最重要的大臣。

刘贺不动声色的听了许久,内心却不得不留了个心眼,据他所知,历史上他这个昌邑王继位皇帝不到一个月,就被大司马霍光与皇太后联手废黜。

想一想当皇帝还真是个操心受累的活,后宫不得不防,丞相不得不防,大司马也不得不防,而且按照后来的历史看宦官也不得不防,可以说朝廷百官之中没有一个人值得皇帝信赖,目前只有龚遂一人忠于刘贺,为今之计,需要先认识认识这位大司马,努力取得他的支持坐稳皇帝之位,才是目前的上上之策。

太医监门外,一辆载着干柴的牛车驶入偏门,驾车的是一名肤色略黑穿着粗布衣服的青年,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身材健壮方头大耳,袒露出半个胸膛肌肉结实,挥舞的小臂粗壮有力,一看就是经常干粗重力气活的人,抓着缰绳的虎口上留着明显的老茧,像是常年砍柴的樵夫。

青年进入太医监把牛车停好之后,趁左右没人注意,身手灵活的径直来到一间房门前,显然他对于太医监内的道路非常熟悉。

青年推门而入,坐在屋中的刘太医见青年没有通知贸然前来,口中惊呼一声:“你怎么敢随意入城,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不知道吗?城中戒备森严你就不怕被廷尉发现?”

青年在门内一步站定,轻哼一声面露刚毅,嘴角微微抽动,刘太医一时间不知道青年是喜是悲,只听青年用极为压抑的声音激动地说:“十五年了,十五年都过去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我曾经以为这就是天意吧,谁知道天意难测,他竟然会让昌邑王入主长安,你说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刘太医?”

“李不回你想做什么?那件事情早已经过去了,李家能留下你一人延续实属万幸,别说是你李家,当年之事牵连之广,就连一朝太子也兵败自缢,还有两位嫡皇孙惨死,长安城人头落地者不下四万人,你如今能安安稳稳活着替李家传宗接代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刘太医三十岁上下面色圆润精神,他本名刘世安,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孙,算起来是正统的皇室宗亲,平日里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彬彬有礼,给所有人留下的印象是和善而不争名利,但面对李不回的贸然来访,他不得不尽量压低声音并且让语速急促起来。

十五年前的一系列变故让刘世安选择弃学从医,从事了太医这样一个被多数官宦子弟看不起的卑贱行当,而知道刘太医真实身份的人,对待刘太医的态度极为复杂,因为刘世安的父亲曾经被武帝重用为丞相,最终却因为与贰师将军私下谋立新太子,他贵为皇亲同时作为丞相的父亲被当街腰斩。

虽然武帝并没有罪及皇族子女,但那年只有十多岁的刘世安依然承受了同族与同辈中人无数的白眼与轻视,在外人看来,刘世安选择进入卑微的医馆是一种逃避。

世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刘世安清楚记得自己选择学医的目的,其实与李不回今天来找他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洗脱蒙受在家族之上的冤屈,为死去的亲人复仇,只是仇人是谁,用什么方式复仇,十多年来两个人从未有过深入交流的机会。

李不回站在门后的阴影下,低着头惨笑道,声音犹如磨砺了十五年准备出鞘的剑锋:“冤有头债有主,谁也不会相信区区一个太监就能害得我李家满门抄斩,今日不回这里有一事,还请刘太医务必出手相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