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龙战于野之北宋末年

第023节 第一块自己的地盘

  

方腊的吴国只剩下五州之地,但人口基本上还是九州的规模。得到发展时间的方腊开始潜心地经营他手里的宣、歙、睦、苏、秀五州,五州里,只有宣歙睦三州直接受到他的统治,苏秀二州是孤立在外的飞地,只是在名义上受到方腊的遥控统治,实际上是方貌的嫡系地盘。可以说,方腊的势力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也存在派系,方貌派系就是方腊势力里的最大的一股,不过,方貌虽然具有很强独立性,但他对方腊是忠心耿耿的,不存在取代方腊的心思。

除了方貌派系,还有方天定派系,但方天定的势力直接等于方腊本人的势力。

如今,吴国内部的第三股势力产生了,即驸马夏华的嫡系势力,他的势力是完全独立的。

夏华开始经营他手里的地盘,但他没兴趣从方腊的三州地盘里分封一块,更不会去方貌那里寄人篱下,因为他需要的是直接属于他、完全属于他的嫡系地盘。在童贯撤军后没多久,夏华率领他的嫡系部队兵不血刃地攻取了位于杭州东边的越州和明州。

越州,约为后世的浙江省绍兴市;明州,约为后世的浙江省宁波市和舟山市(舟山群岛)。

夏华向方腊请求发动“越明之战”的理由是杭州已被宋军夺去,位于杭州西边、西南边、南边的宣歙睦三州受到杭州宋军的压制,加上苏秀二州不与宣歙睦三州接壤,难以互相增援,因此,必须在杭州东边开辟新地,牵制和分散杭州宋军的部分军力,确保宣歙睦三州的安全。

方腊大为赞赏夏华的“一心为国、积极奋进、处处争先”,给予了批准。

夏华打下越明二州,此二州自然顺理成章地属于他,成了他的直属地盘。值得一提的是,夏华的越明二州与方貌的苏秀二州隔着杭州湾南北相望,两地间虽然陆路不通,但海路可通。杭州湾之北是方貌的苏秀二州,杭州湾之南是夏华的越明二州。

“越明二州被贼军攻占”的消息没有被送到宋徽宗的跟前,一来,夏华十分低调,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这正是他需要的效果,二来,宋徽宗和北宋朝廷上下此时都把注意力放在联金灭辽的战事上,没心思在意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三来,江南一带的宋朝官员惧怕承担责任,采取了互相推诿、装作不知、故意瞒报的态度和做法。毕竟,宋徽宗正在处于“官军粉碎了方腊贼军”“江南形势转危为安、一片大好”的兴头上,在这个时候向宋徽宗报告噩耗,扫了宋徽宗的兴致,岂不是很不知趣?很不识相?很招人厌?这不是不会做官的问题,已经是不会做人的问题了。没人喜欢报丧鸟。这么做十有八九没有好果子吃,也会得罪童贯,逻辑是现成的:童大人刚刚平定了江南,江南怎么又有贼寇攻城掠地?究竟是你在撒谎还是童大人在撒谎?毫无疑问,童大人是不会撒谎的,是你在撒谎,等着掉乌纱帽甚至掉脑袋吧!

于是,宋朝的官员们十分配合地帮助夏华掩盖了他的造反占地行为。

若以后世的行政划分进行描述,此时的江南局势是这样的:

浙江省的西北部(以杭州为核心)是宋朝的领土;

浙江省的中部是方腊的宣歙睦三州地盘;

浙江省的东北部是夏华的越明二州地盘;

江苏省的东南部是方貌的苏秀二州地盘。

夏华的越明二州下辖十个县(越州五个,明州五个,舟山群岛此时属于明州的“舟山县”),土地面积大约2万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没有大平原,只有零零散散的、数量很多的小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境40%左右,河湖众多、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鱼米之乡,北部是杭州湾,东部是大海,东北部是舟山群岛,最大的是舟山岛,面积大约500平方公里。

越明二州境内人口总数大约150万。

西元1121年夏末,夏华进驻越州核心越州城(后世绍兴市越城区),费保等人已在城内找了一栋原属于某家豪门大户、但原主人已经逃离放弃的豪宅大屋作为夏华的新住处,即“越王府”。怀着满腹的幽思和满腔的抱负,夏华昂然地步入自己的这个新住处,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的他忍不住长长地感慨:“打拼到现在,将近半年了,我终于有自己的家了!”

越明二州在名义上是方腊的“南朝吴国”的一部分,在实质上就是夏华的“私人小王国”,比方貌的苏秀二州更有独立性,方貌的苏秀二州是半独立的,夏华的越明二州是完全独立的。

又有了地盘,又有了人口,夏华肯定要对其好好地进行治理、建设、发展、开发、经营,此时的外部大环境对夏华是十分有利的,宋朝军队的军事重点已经转移到了“联金抗辽”上,不会再征伐方腊,自然不会再“祸及”夏华,越明二州的外部大环境在数年内是十分安全的。

除了地盘和人口,夏华此时也有了启动资金,就是那笔超过三百万两白银的财物和实物,以及整整十多万斛粮食,财大气粗的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他的诸多计划。

乱世之中,军队是根本,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夏华此时拥有的嫡系部队就是方腊当初调拨给他的两千多人,转战几个月,增长到了三千多人,几乎都是吴国人。夏华命令把这些军士的家属亲戚全部从吴国别地迁入越明二州,让他们从此在越明二州彻底安家,无需忍受家人分别的离愁忧思,也不会产生别的心思,接着,夏华命令费保四人在越明二州境内扩军,招募新兵,全军暂时扩至一万五千人。一下子扩增到五倍,看似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其实不然,因为夏华把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钱粮、装备…都有,他在先前的战事中缴获到一万多套“质量较为精良”的宋军装备就是为了在此时发放给他的嫡系兵马。夏华麾下的这一万五千名军士不从事农耕工作,终日专门进行训练,从而令其早日成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夏华的嫡系部队在名义上是吴军的一部分,但毫无疑问,他的嫡系部队在本质上就是一支完全独立、不听命于方腊、只听命于他本人的军队,他是越王,他的嫡系部队自然叫做“越军”,但后世有个越军,所以夏华把他的嫡系部队定名为“越明军”。

夏华的越明军是真正的为国为民而战的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更是文明之师,越明军跟宋军以及吴军、梁山军等形形色色的起义军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夏华特地制定了“越明军五大军纪”,分别是:

一、身为军人,应该保护百姓,不得伤害百姓;

二,坚决服从上官命令,严格执行上官命令;

三、一切缴获都要上交,上官自会论功行赏,不得私吞私藏;

四、在撤退、转移时必须带走所有的受伤战友和战死战友,不得抛弃战友;

五、必须爱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平时不得损坏,战时不得丢弃,人在武器装备在,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实在无法带走武器装备,必须将其彻底地毁坏掉,坚决不得使其落入敌方手里。

在扩军的同时,夏华命令他的越明军同时着手两件事:

第一,严格把守越明二州的边界,设立边防巡逻队,不允许任何别方势力进入越明二州;

第二,剿灭越明二州境内的山贼、流寇、土匪、强盗等一切危害百姓和社会的黑恶势力。

在通过军队巩固好自己对越明二州的统治和控制后,夏华派遣官兵们在其治下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和招贤告示,安抚民心、招纳贤士。夏华想要治理好他的地盘,离不开文官文士的效力,但他手上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好在,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墨客遍地都是,招聘到一大批文士帮他搞好行政不算问题,虽然暂时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大贤才,反正他目前的地盘也不大,普通的文士加上他的“高瞻远瞩的思想”进行指导,足以把越明二州搞得像个样子。

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越明二州的气象渐渐地为之一新,既不同于宋朝治下,也不同于方腊治下,而是具有夏华的独家特色:

赵家朝廷的苛捐杂税尽皆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轻徭薄赋”的新政策,越明二州完全不再受到赵家朝廷的昏君奸臣、贪官污吏的祸害和荼毒,政治清明;

境内的贼寇匪盗被逐一地剿灭干净,社会治安大大转好;

作威作福的地主豪强被招抚和限制,作奸犯科的恶霸泼皮被处罚和惩治;

残破不堪、年久失修的城垣得到了维修和加固,各县城间的官道和各县城内的主干街道得到了维修和扩建;

孤寡老弱得到了救济,宋朝苛政和起义战争造成的流民、饥民、灾民、难民得到了安置;

民心逐渐地安定下来,民众开始安心地从事劳动生产,展开新生活;

荒田重新得到耕种,大片的荒地被开垦成耕地,农桑工商等生产活动得到了恢复和增长;

军队兵马得到扩建、组编、操练。…

夏华知道,自己此时在越明二州做的只是“把一栋四面透风、摇摇欲坠的楼房进行修修补补”,虽然卓有成效,但并没有进行本质性的改变乃至改革,谈不上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这是必然的,因为做什么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慢慢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