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语

第一章 身影

  

“嗯,嘉茂同学,我想和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我们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发生的一件事。”

“文具店啊……”我不知道怎样评价将“文具店”作为“古怪故事”第一反应的河内同学。我们都是高中学生,经常光顾文具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特别是它的区位还设在河内同学的学校旁边。若是文具店出了什么蹊跷的事情,在学生群体中流传、被河内同学听到,再转述给我的可能性着实不小。不过另一方面,文具店又是学生“熟悉得再熟悉不过”的场所,里面的东西又都是学生身份耳熟能详的玩意。若是文具店出了什么“蹊跷”,这件事本身也够“蹊跷”的了。

“文具店可是个好地方呢!”不比我的迟疑,奈惠倒是直接对这个地方有了反应。

“文具店怎么就好了?”

“咱们霞浦高中旁边的文具店里,我还有很多的东西想买!”

“奈惠,我们是来听河内同学讲述山形的‘奇妙故事’的,可不是来听你有多么不知足的。河内同学,你要说的,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为了把话题拉回正轨,强行打断了奈惠的胡搅蛮缠。

“是这样的,这件事严格来说并不是发生在文具店里,而是发生在文具店外的人行道上。我先介绍一下情况吧:我要说的事件是一起纠纷事件。某一天早上,一位老太太来到这家名叫‘闻鹤堂’的文具店门口,搬了把椅子,就这样坐在了门前。到了上学时间,打从‘闻鹤堂’经过的学生们都看到,这个老太太就这么坐在文具店门口,盯着一个个准备进入校门的人。我也从那个方向经过,对这一幕记得特别清楚:老太太就是这样直勾勾地盯着每一个上学的人,我被盯的时候也是浑身不自在,走到即将从她的正面经过的位置,我生怕她会突然采取什么对我不利的行动,于是绕远了些才走到校内。

“‘这个老太太肯定是有什么事不对付。’我心里这样想着,认为她八成是想妨碍学生途经‘闻鹤堂’上学,也就是用不自在的视线盯着学生,让大家像我一样绕远路,这样就没法进‘闻鹤堂’买东西了。但我下午离校时,却发现这个老太太已经不在这里了。按一般去文具店买东西都是放学后去买的判断,她似乎并不是在干扰闻鹤堂的生意。

“但到了第二天早上,老太太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还是这样一个个盯着从她面前经过的学生,让他们不自在,但到了放学后就没再见到。这件事情同样引起了‘闻鹤堂’老板的注意,他是个性格很和气的大叔,虽然不愿意老太太在自家店门口闹腾,但店外的地界他也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想干什么。好在,老太太这样盯了三天过后,第四天及以后,终于没再出现。嘉茂同学,在闻鹤堂买东西的同学之间,已经有了‘这老太太有邪门’的传言流了出来,但我很清楚,这显然不是真相。嘉茂同学,若是你的话,你会用怎样的事实来解释这个情况呢?”

“嗯……连续三天,坐在文具店门口同一个位置,盯得人浑身不自在的老太太。”我将有用的信息筛查出来并在便条上做下记录。“河内同学,这是你上学的地点,周围的环境你应当挺熟悉的吧?”

“熟悉,我觉得我应该可以当得起这个评价吧。”由于河内同学既不确定我将要问到哪些问题,又了解我提问向来匪夷所思、角度刁钻,于是,她的回答也显得底气不足。

“我的问话不会那么钻牛角尖啦。”我先给她定了定心。“我先问个问题,既然河内同学有意识地避开了那位老太太,那么老太太给人的印象,你能描述一下吗?”

“这应该没问题。她身材偏胖,身子骨还丰满,脸上也没见太多皱纹,只是发丝有些凌乱。那三天一直穿着一身褪色的深蓝与白色交错的格子衣衫,随身带着供她坐下的马扎,以及提着一个装一瓶水的手袋。”

“河内同学的描述非常有用。”我在显示屏的这旁点了点头,又打字问道:“现在是第二个问题。这位老太太的到来时间是那三天的早上,那么离开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还有,在她出现的这段时间,‘闻鹤堂’门前这一段路程,出现的行人主要是些什么身份的人呢?”

“这些信息,在好事的同学与闻鹤堂老板进行议论的时候,老板都已经说明了。这位老太太每天在闻鹤堂老板开店后不久就出现,到了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就离开,三天都是这样。这段时间是我们上学的集中时段,闻鹤堂门口也只有学生经过,偶尔会有汽车、电动车经过,而且这些车辆也是因为‘顺路送孩子’的目的才会出现。”

“这样啊……我或许能想到什么了。”我在这头不断补充着便条上的记录。“那么,附近的设施,河内同学能不能确认一下呢?比如,我现在很想知道,这家‘闻鹤堂’文具店的门口,是否是一个监控摄像头的拍摄范围?”

“是啊,嘉茂同学你是不是有答案了,感觉这个问题突然就具体起来,像是在印证你已经浮现的某个猜测一样。”

“看来河内同学的推理能力一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呢。”我在霞浦掩口而笑。“连我什么时候有了答案都被河内同学掌握得一清二楚。”

“刻了十年碑总也会写字了。”河内同学在聊天窗口中发出一个“讪讪”的表情。“倒是嘉茂同学,快些把你的答案告诉我们吧。”

“就是啊。”奈惠也在一旁撺掇。“渊子是怎样就凭这几句话就能猜出这位老太太是干什么的呢?”

“凭的可不止这几句话,还有诸多的背景。毕竟,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处的是这个和国,在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下的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得出我们最后的结论。我先说结论吧,这位老太太要确认的,是一位由家长接送的小孩。尽管在我们国家,学生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上学的,但也有少数依然由家长接送的个例。”

“我感觉我能理解渊子你说的话,但我丝毫看不出这些东西有什么关联性。”

“嗯,我可能说的是跳跃了一些,那我们还是顺着已知条件来讲吧。首先,我向河内同学确认‘闻鹤堂’前是否是一个监控的范围,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这个老太太只锁定了这样一个区域,而上学的学生潮,肯定是从校门的两侧汇集过来的。所以,老太太的目标,定然是在走闻鹤堂这边上学的这半边人潮当中。为什么她能在还没找到人的时候,从两股人潮中确认一股,刷掉一半,定然是她的目的已经有某种更确定的证据锁定在这半边人潮当中。在找寻之前就能拥有的确信证据,我想定然是监控录像了。

“她为什么能够看到监控录像?定然是她在这里遭受到了某种利益侵害并且提出了调取监控的申请。这个监控若是闻鹤堂的老板私人安装,以老板的好人心性,他就能在收到老太太申请时弄明白事情的缘由,然后在学生问及时告诉他们,避免老太太被传流言。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这个监控是个公用监控,由警视部门管理,老太太看到了监控内容,定然是在这里有了利益损失。

“河内同学方才的描述,可以看出老太太的个人行动能力非常强,带一个马扎一瓶水就能在闻鹤堂前盯住上学高峰持续的半个多小时。我觉得这应该能排除老太太遭受人身攻击的可能性,于是我对她的目的更倾向于判断为‘经济损失’,也就是她在这里被人偷了、抢了,或是自己不注意遗失了钱财。对于上升到被偷被抢的案件,倒不需由她亲自出马,警视会去侦破案件,于是我认为,是她自己不注意遗失了钱财,发现过失后,才调取监控找到这里。由于监控是系统网络,最终她把盯人地点选在这里,我想,这里便是当时的事发地点。

“为什么选择上学高峰来盯人?自然是由于学生上学高峰只持续半个小时,而放学却因为归宅和社团活动的区别,要瀚海寻珠地找到某人,每天起码要花上三四个小时。那么,她为什么敢于确定目标‘上学和放学走的是同一边’,排除‘走闻鹤堂上学,放学走另一边从事打工等活动’的原因,自然是她在画面中盯着的不是学生,而是接送学生的家长。”

“等等,这里我不太明白。”河内同学打断了我。

“这里的判断就要联系到我方才说的‘默认是我国的高中制度’这样一条了。我们都知道,监控画面虽然覆盖面积不小,但凭借监控的分辨率,想要分辨出面部特征那是不可能的。而所有进出同一所学校上学的学生,衣着又都是统一的校服,顶多确认一些高矮胖瘦的信息,要从监控里就锁定一个学生,以她老年人的视力来讲,那是不现实的。就算她这三天把人盯得再不自在,一个符合她目标的学生经过时,她也未必就敢确认和监控里是同一个人。所以,她能够凭自己的眼睛确认的,便是一位接送学生的家长,而且家长骑的是电动车。因为轿车是封闭空间,她更无从确认内部情况。”

“既然是确定一名家长,那就该很好说了啊?家长天天接送孩子上学,为什么还要到第三天才能确认呢?”

“因为监控里是家长一方,老太太确认的是‘另一方’。”

“渊子,我……我更加不明白了。”

“设想一下这样的情景:老太太无意间在闻鹤堂门口遗失了一些钱财,她发现后报案到警视厅并调取监控,发现是这样一位家长拿走了钱财……”

“为什么不可能是学生拿走的呢?”

“宇野同学,山形的德育规定也大抵和霞浦一样啊。”这次是河内同学向奈惠作了解答。“若是老太太发现穿着校服的人捡走了她的钱,她会拿着这段监控找上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返还,而不是在闻鹤堂门口静坐找人了。若是拾金不昧主动上交还好,倘若一直不主动配合,想昧下这笔钱的话,这个人在查出、核实后是要被退学的。”

“原来是这样。那确认是家长之后呢?”

“家长,也就是一名成年人对这笔钱起了贪心,将这笔钱收进了自己的腰包。但家长也清楚,自己此行终归会影响孩子。老太太在监控中肯定也查过了家长的行迹,若是家长扬长而去,属于偶然路过校门口的话,她断不会固守在闻鹤堂守株待兔,所以家长的目的,可以确认为接送孩子。若是步行接送,在‘普遍自行离校回家’的社会里,家长的脸上是挂不住的,所以家长定然使用了代步工具。之前也说了,不是轿车,那就定然是电动车。

“家长心里也清楚,若是自己拿了这笔钱,再接送孩子,若是被失主找上门,孩子便和自己捡到钱不上交一样讨不了好。所以家长拿了这笔钱之后的策略是当即离开,让孩子自行离校或是由家里的其他人接送。所以,这才是老太太之所以要等上三天的原因:她要再一次确认这名家长,只能从交通工具入手,因为人物面貌不清、衣装可以常换,唯一不变的只有固定的交通工具。”

“嘉茂同学,我觉得你的推理完全正确。”河内同学在屏幕上对我发送了无数个表示佩服和肯定的表情。“在这件事情发生不久,我们学校里的一个一年级学生就被勒令写检查。我不清楚具体的来由,但这个一年级同学由家长接送,性子有些娇生惯养,又爱贪小便宜,我觉得,和嘉茂同学你的叙述,是再契合不过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