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语

第三章 既得依云外,安用集陈仓

  

——题出岑德润《鸡鸣篇》

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是描述一种非常被动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自身的生活来源完全仰赖于他人“不对称”的供给,一旦供给被切断,生活便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抛开其他影响因素的考虑,在自由与缧绁两者之间,我们绝不会选择戴上受制于人的枷锁的生活。

但现实往往就会给我们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因为家庭变故失去亲生父母的孩子被亲戚收养,经营不善的企业被收购或兼并为旗下,欠下了难以偿还的债务被迫接受对方的安排等等。在这些影响因素的施压下,就会出现不情愿的仰人鼻息。曲直院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家族的生计倒也非常充实——他们通过承包一家企业的内部食堂,一年的收入绝对能超过绝大多数的三口之家。但这个生计却是个受制于人的活,为他们安排这个生计的是曲直院家的亲戚,也是这家名为鹤子仪表的企业的控制力。这个控制力的实际使用人颇有些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惹厌性子,一旦他耍起性子,将曲直院家赶出鹤子仪表,曲直院家的生计便会戛然而止。

现在,我们知晓了“曲直院家被掐住咽喉”的始末,但还欠缺一个“具体情况”,也就是“曲直院家在经营企业食堂的过程中,到底将哪些把柄落在了操控者的手里”。于是,我通过鹿洋商业街的人脉,了解了一些关于食堂承包的通用模式:

专门承包一座相对封闭的企业或是学校食堂,其盈利模式之前也已说过:在确定了向发包者的献纳、相对固定的用餐人数和供餐水平、餐品定价之后,剩下的盈亏便都归承包人负责。所以,承包人想要提高利润,就必须开动脑筋:献纳是固定的,做不得手脚;附近的企业都有内设食堂,也不允许外人出入,故而额外客源也不能指望;供餐价格一旦提高,就会激起企业工人的群体反应,也不能打主意;所以能够暗度陈仓的,便只有偷偷降低供餐水平了。

暗度陈仓的方法,取法于美航“黑橄榄”的故事:美航在为头等舱提供的每份晚餐中减少了一枚黑橄榄(因为它不被多数人所食用,徒然在回收餐盘时被浪费掉),一年下来竟节省了数万美元。换用到具体情形中来,比如食用“将每份面条的用量减少5%”“每个炸肉丸做小一圈”这些技巧,便可以积少成多,在一年到头获得可观的额外利润。并且,由于用餐人数相对固定,食堂的承包人也可以比较精准地控制采购,不至于出现过多的采购成本浪费。一方面是采购基本不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又压缩了总采购量,两相作用之下,节省出来的,本该用于采购的这部分成本,就变成了曲直院家实实在在的利润。

那么,曲直院家又落下了什么把柄在亲戚手里呢?这个直接的疑问,我即便是问向曲直院真帆,她也无法回答。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常理”出发进行思考,先打下一些判断的基础:要做到“供餐水平不如约定”仅能被极少数人察知,曲直院家就要一方面避免使用过于明显的伎俩,一方面又要打点能从痕迹上看得出门道的人们。痕迹是什么呢?可以是运进企业大门的食材的规模,可以是雇用的厨师服务员等等的数量,可以是餐具的大小规制,可以是饭菜的味道,可以是许许多多……曲直院家也不是傻子,平白授人以柄的地方,他们是绝不会以身犯险的。所以,曲直院家所要打点的门路,只有这么几种人:首先是给他们这项肥缺的亲戚,肯定需要在约定的献纳外另行表示(因为献纳大抵需要入公账);然后是雇佣的那些厨师,因为要向他们授意暗度陈仓,自然也要封他们的口;接着是财会人员,他们也足以从曲直院家的献纳与费用用度中看出猫腻。

打点这三类人,自然是防止他们的嘴边漏风。然而贪欲是难以满足的,一旦这些人当中有人口风不密,或是坐地起价,曲直院家又会陷入难以应对的困局。所以,我认为“曲直院家被扼住的咽喉”,便应当是这三类人所掌握的事实。我向曲直院真帆问道:

“为什么曲直院家虽然坐在这个肥缺上,却总表现出坐不稳的局促感呢?”这句话的意思也等于是问,令曲直院家感到生计来源并不安定的因素到底来自哪里。

“还是我的那家亲戚。我认为,他们似乎现在越来越不满我们坐在这个位置上,而是想把食堂承包给另一个人。”

承包食堂到底是个肥缺,还是有不少人在觊觎它的。既然把持鹤子仪表的是个唯利是图,不太看重亲缘的人,那么这个肥缺,当然是谁的献纳多便归谁。于是,我便这样向曲直院道:“也就是说,曲直院家现在的职位出现了竞争吧。换句话说,这一家把那个惹人生厌的女儿丢给曲直院家,也是‘想要继续坐稳这个职位’的附加条件吗?”

曲直院真帆点了点头。“但就算是我们接下这个条件,恐怕在几个月后,那个亲戚还是会找出新的理由把我们赶出去。”

“既然曲直院家探知了对方的意图,也会狡兔三窟地给自己准备几条后路吧?”

“虽然我也觉得,家里该有的基本都有了,就算亲戚把我们赶出仪表厂,我们自己经营一些小生意,也足够支持往后的生活。但我还是发现,爸爸妈妈宁愿多花钱去上下打点,到底还是不想这么早地就离开。”

“嗯,那就说明,曲直院家在承包食堂的过程中,落下了更为严重的把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以至于暴露出来会引起众怒,所以,你的父母宁可委曲求全,等待自己被扫地出门,也不愿意触犯逆鳞,被群起而攻之。有一些东西我们可以排除:首先并不是使用劣质食材,那样早就会因为工人的身体状况异常而全盘败露;其次也不是明显的缺斤短两,这也会引起群体明显的不满。我们现在只能肯定,这是一种一旦揭露出来会引起较大风波,但事情尚未暴露时却很难察觉出的手法。所以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推敲它,曲直院同学,你的父母在鹤子仪表忙于打点,打点的对象是谁呢?从人之常情去推想,去打点的肯定是知情,或者极有可能知情的人群。从打点的对象群体这里,我们或许能想到到底是怎样一种把柄。”

“嗯,我记得,家里有一本黑皮本子,爸爸妈妈把它看守得很严密……”曲直院真帆像是想起了什么。“我在爸爸妈妈都出去后偷看过里面的内容,都是一个时间之后,罗列几个人名加数字的组合,我想,很可能就是会长所说的‘打点的对象’吧?”

“这些人名,你能将它们对应到具体的人吗?”

“嗯,直到高中学业紧张起来之前,有时爸爸妈妈难以回家照顾我的时候,就把我直接带去鹤子仪表厂里,我也认识了这里面的一些人,这些名字大部分都认得出来。”

“那么,这些需要打点的人群,大致是怎样一个群体呢?”

“我记得的名字,有那个把女儿放到我们家的亲戚,他是鹤子仪表的一位股东;还有在厂里主管后勤的头面人物、行政里具体承接食堂工作的膳食部门的人们、食堂一线的厨师、进行食材储运的仓管员、运货员,甚至连看守厂门的保安都送过小额的购物卡。”

我不禁在脑海中回想我去鹤子仪表实地查勘时,那个从门房里带着戒备和不怀好意的眼神看向我的面孔。连这种狗仗人势的家伙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拿到若干好处,这个打点的范围也未免大得有些过分……不,也不是这样的。这一份名单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出于“遮掩”的目的而打点,还应当有“一叶障目”的打点才对。

所谓“遮掩”与“障目”的打点的区分,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方来说明:“遮掩”的打点,是对方已经知道,而打点的目的是让对方“知道也不说出去”;而“障目”的打点则是对方还不知道,打点的目的是让对方“转移注意力从而不知道”或是“无意察觉后意识到打点的真意而选择沉默”。比如膳食部门的各人,他们不可能全员参与其中,而且来自一个人的打点,在一个部门里显然要保持平衡或梯度,故而这一群人只能是普通的人情关照,或是出于“障目”而打点,他们绝不是参与者。而门卫拿到好处后有可能做些什么呢?顶多也就是在本该处于门禁的时段开门放些东西进来。然而这一点并不需要打点其他人,何况曲直院家若是真要夹带,带在大批量装食材的车里名正言顺地进门就行了。

我又注意到一节:接受打点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是曲直院家自己的人,比如厨师、运货、仓管这些,他们是曲直院自己聘用的劳力,和鹤子仪表没有关系,到哪里都能干。但在这个群体中,唯独少了站在窗口一线,给每个点餐的企业工人配菜的服务员,以及餐具回收、洗涮等等,这个环节似乎在曲直院家看来“出不了问题”。所以,我得到了进一步的结论:这是一种使用在饭菜制作时的伎俩,是一种食材的廉价替换。这种食材在做成饭菜之后几乎看不出,也吃不出差别,甚至不会因为质量的下降而使人出现明显的身体反应,但却有可能在运送过程中被人看出端倪,而一旦这个伎俩被揭露,又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食材的廉价替换,比如排骨汤使用的排骨、炸鱼时使用的鱼种,这些进行下位替换着实可以满足“难以看出和尝出”。然而,对于用在一道具体菜品上的食材,进行下位替换也有两条不满足:一是这种下位替换就算被发现,也不会有多么恶劣的影响;二则是根本的原因:仅在一道菜的一个食材上选择廉价的替代,而同一道菜一年也就做那么几十回,既赚不到多大的利润,也犯不着这样兴师动众地上下打点吗?所以,我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测,这种被廉价替代的东西,是用于许多种菜品的通用食材。

通用食材中,盐、味精、酱油、辣椒等等,这些本身都太过廉价,就算进行了下位替代,真正可以省出的利润也微乎其微,于是答案就只有一个——油。

油有什么廉价的版本吗?首选可以排除地沟油、潲水油这种显然会吃出问题的东西。然后,作为食堂的大锅饭,本就不会使用橄榄油、花生油这些高价油,大豆油这种本就最为廉价的才是自然的选择。而将大豆油进一步廉价之后的产品,也就是我们最后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曲直院家在鹤子仪表厂的食堂使用的,是转基因大豆炼制的豆油。

豆腐、酱油、腐竹、粉丝……一切以大豆为原料的豆制品,但凡使用转基因大豆,都能让成本压低相当的水平,并且在色香味上并不明显落于下风。而这个国度对转基因大豆的态度却是如出一辙的抵制和反对——从本土大豆制品虽然高价却依然受消费者青睐的事实便能得出这些。而一些国度的转基因食品实践也已证明,短时间内,使用转基因豆油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这便是符合各种特征的解释:转基因豆油可以在外包装上看到标识(豆油按照规定必须对是否使用转基因大豆做出明显说明),所以要打点运送过程中可能看到外包装的所有人;使用转基因豆油的厨师自然也需要,但看不见食用油包装的服务员并不需要;能够对厨房后场进行检查的行政人员,自然便是“障目”的手法,若是他们发现了未及处理的空油桶,“买一个不出声”便也就派上了用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