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薯光女神伊傲天

我可能是个天才。

薯光女神伊傲天 上条×美琴 2308 2019-10-06 08:15

  

我可能是个天才。

生性懒散且毫无毅力的我唯一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件事:**,以及写作。

就像成长到一定的年龄,约为小学二三年级的我自然而然的摆弄起“那话儿”一样,在那个年岁我莫名其妙的毫无由来的开始去尝试写下什么,尽管当时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这种听起来格调很高又略带高雅的兴趣?或者说什么我描述不清楚的行为变成人生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我的小学数学老师兼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已经忘了他的名字——的一句话。

下午,也许是周六。我独自坐在电视前面盯着屏幕里的彩色小人发呆。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一刻我看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京剧,也许是豫剧。总之我记住了那部戏的名字——《三盗九龙杯》。

我清晰的记得有一黑一白围着桌子上下的翻飞,这情景令我有些热血沸腾,大概?也使我萌生了一股把它写进日记的想法。

日记本每一页有150个空格,往常的话我应该只会写诸如“今日晴天,早上喝了粥,做了一上午作业”此类的流水账。可我那天鬼使神差的,肃穆而又庄重的在日记本的第一行先写下了标题。

可是我不会写“盗”,于是就先空缺着按下不表。

接着我按照对这部戏剧的理解,编了主题为三位小伙伴在公园里的滑梯边寻找一块石头的故事。这里三个人对应标题里的三,石头则象征着九龙杯这种天晓得究竟为何物的东西。因为滑梯的玩法是爬上去然后滑下(我偶尔也会出于试胆的目的从侧面跳下去),也能和电视里的映像对应起来。

连我自己都佩服起自己了。

我洋洋得意的写了很多,手中所剩无几的铅笔贪婪的吞噬着格子。如今的我也许依然怀念着,羡慕着,期待着这种感觉——全身心的去投入无论何事,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快乐。只不过现在沉浮于生活之中,我只觉得深深的无力与疲惫。

故事断在很尴尬地方,但铅笔已经削到不能再短。我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拼命思考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儿时的家位于郊区,而且是六楼。父母因为工作在市里,很晚才会回来。家教很严格使得我根本没有零花钱,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开端的我的连载或将就此腰斩。

最后我来到楼下的商店。

那是以民居为基准改造的“摆在房间里的地摊”,没有货架,只有满地的杂乱无章与一位和蔼慈祥(可能是回忆加成)的老奶奶。

向阳的窗扇敞开着,窗外用砖头垒起约二十公分的高台。我踩在上面颈项伸得很长,仿佛一只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

“请给我一支笔。”

大约我是这么说的,于是我得到了笔。

“我没有钱。”

大约我是如此解释的,可我依然得到了笔。

庆幸的是,在只有十三栋楼的郊区的某个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小孩子总是可爱的,我觉得,过分的话语会被友善的评定为“童言无忌”;过分的行为则总是会有大人来买单。

大家都很喜欢我,我也很高兴大家都喜欢我——可我却一点也不喜欢大家。

我不喜欢,或者说不擅长和人面对面的交谈。无论是大人,或是同龄的孩子们。

无端的觉得那些笑脸,也许仅仅是那些脸令人生厌。

真是莫名其妙。

总之我拿着笔回到家中,继续谱写波澜壮阔的史诗。

回忆很奇妙,有些类似于梦境。有时你想不起来具体的种种,仅仅有些“好像做了个噩梦”or“好像梦到什么挺开心的”的大致的情绪。有时脑海里你做过的事情随着回想愈发的鲜明,却早已忘却那一刻或喜或悲的心境。

此时我正记录于WPS中的回忆属于后者。

那是一支蓝色的圆珠笔,通体连同字迹都是蓝色。外观也是平凡朴实毫无特色到随处可见,我丝毫不怀疑拥有这款笔的其他人用着用着就会忘记它曾经存在过。

身为小学生的我一直都在用铅笔,配合橡皮涂改起来会很轻松也会脏的要命。为此母亲专门为我准备了套袖,可我讨厌那东西。但是又很喜欢把苹果上的网状物套在手腕上,这其中的差异在哪里我一点都不明白。

崭新的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更加的振奋,这无关于才能的有无。我是说,尽管我自认为是“没有才能得小说家”,说这种话未免太过于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但当时的我(也包括现在的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会比我写下的东西更有趣。

第二天我自信满满的把日记本交给了语文课代表,然后在下午的语文课上,老师当众评阅了我的文章。

他用了很多“意识流”“荒诞”“跳跃性思维”等等诸如此类我听不太懂的词语,并将其当成了叙事差劲的典型。

而且我发现,直到最后我也没有把“盗”这个单字填进标题里。

而且我也完全不知道“盗”是什么意思。

这让我不禁有些羞愧。

无视于面红耳赤的我,老师在批判了一番之后终于给予了肯定的赞许。也许是为了不伤害没准未来是国之栋梁,但现在还是小学生的易碎玻璃心。也许是对写了洋洋洒洒十数页的热枕的鼓励奖,换上了好听又夸张的说法——

“你将来可能会成为作家。”

原话肯定不是这样,大致意思到不会有错。现在想想,老师这句话多半不是出于真心,而且还略带一丝讽刺,而且他绝对不会明白,这句表达了在当时的语境下可能性不会高于百分之三十的期待,会对我势必平淡无奇甚至碌碌无为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真的,那时尚且年幼的我在经历了仿佛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一堂课后,突然萌生了如下的想法——

“我可能是个天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