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军阀

第385章僵持

军阀 caler 3729 2020-06-13 10:34

  

1948年10月3日,印度第七装甲师抵达孟买,此后经过一周的休整,第七装甲师以主力第七装甲旅为锋头,配合第四步兵师、第九步兵师对德干邦联军控制的德莱岗谷地发生进攻。面对印军的坦克,缺乏必要反坦克火力的伊斯兰志愿军一面派人捣毁孟买至马德拉斯间铁路、一面向浦那一线快速撤退,以拉长印军的补给线。

结果印度第四军追击至洛纳瓦拉后,因为补给不畅,不得不停下了脚步,眼看着伊斯兰志愿军好整以暇在穆拉河、穆乍河一线重新设防。如此一来,印军在三条战线上都已经彻底不存在了速战速决的可能。

不得已尼赫鲁和印度自治领政府只能等着苏军的军火船漂洋过海而来,以装备新近征募的15个师的印军;而海德拉巴和泰米尔共和国也在等着中国发出的军火和援兵。

不过呢,苏联距离印度的距离要明显远于中国到海德拉巴和泰米尔的距离,再加上中国政府与巴基斯坦政府建交后达成秘密协定,共同遏制印度,因此中国政府得以用先回收再重新交付的方式从东巴军手中收回3个步兵师的全套装备运往维沙卡帕特南和马德拉斯武装海德拉巴军和泰米尔国民军,再加上中国方面又以最快的速度向默哈纳迪河前线运输了2个半旅的支援兵力,因此反印联军短时间内重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

10月7日,得到补充的泰米尔国民军第一师向史塔克河心洲发起反攻,伊斯兰志愿军东路军也同日向蒂尔多夫、勒库纳特布尔等地发起反攻;默哈纳迪河前线的印度第六步兵师受此打击,全线告急,不得已,印度第一军司令官、英国人多伦纳迪·肖恩将军只能命令印度第一步兵师前往前线增援。

10月9日,华军白苗独立旅、山哈独立旅所部3个团自纳尔辛格布尔一线越过默哈纳迪河,并强行翻越欣多尔-巴达木巴山脉和婆罗门河,出现在印军后方。

此时印度第一军所属印度第三步兵师在加尔各答一线重建并防御巴基斯坦和阿萨姆人撕毁停战协议,多伦纳迪·肖恩将军手中仅余第一步兵师尚未调往默哈纳迪河一线的第161步兵旅和军直属的西孟加拉反坦克炮兵团(营),根本无法阻止华军的包抄行为,只能一面依Baitaran河的天热防线防止对手进一步突破,一面紧急从婆罗门河前线撤回第六师和第一师出阵的2个旅。

然而阵前撤退是个高难度的活,印军自然是玩砸了,最后仅有2个师的师部、3个旅的旅部和不足6000名印军从联军的包围中突出,侥幸逃过Baitaran河,连同第161步兵旅一起逃亡至苏伯尔纳雷卡河一线拒河而守。

万分可惜的是,面对印军的鼠窜,联军方面却没有能进一步追击下去,这并非是联军不想一口气打到加尔各答,迫使印度政府正视失败,从而效仿阿萨姆的旧例,承认两国独立,与两国签订正式的停战协定;而是因为在印度共产党或者直接说是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议下,印度国大党中央委员会向南印度发布号召,鼓动(敌后)印度人民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来阻止国内外反动派分裂印度的企图。

国大党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在马德拉斯省和孟买省,印度教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结果导致联军前方补给几乎彻底中断;而在海德拉巴境内,军中的印度教官兵纷纷带着武器脱离海德拉巴军,其中激进分子还组成游击队与海德拉巴军和伊斯兰志愿军展开战斗;迈索尔、柯钦等土邦主更是被汹涌的印度教臣民反抗吓得失魂落魄,以至于在暗地里与印度自治领政府重新勾搭起来,撤回或减少了对伊斯兰志愿军的补给,进一步加剧了伊斯兰志愿军的后勤危机;进入印度年许的伊斯兰志愿军各部原本是因为看到印度教徒屠杀伊斯兰教信徒,所以对所谓的圣战充满了热情,但久战的疲倦、糟糕的卫生环境、难以下咽的饮食和越打越多的敌人也大大挫伤了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如今又陷入了补给中断和游击泥潭,也由不得上上下下都前途感到失望,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欲望。

只是美国人已经亲自下场了,由不得阿萨夫·贾赫七世和泰米尔共和国方面退缩,就连收了大笔军火费的中国也轻易无法离场,不得已,方方面面只能继续硬撑下去。

这不,中国政府又紧急征召了7.5万名回民战士,准备送到海德拉巴去替换白苗独立旅、僮瑶独立旅和山哈独立旅等部;与此同时,大约10个师的全套日式装备(其中2个师的武器的运输方式与来自东巴的3个师装备一样,由南坼共和国先行运出,稍后由中国政府重新拨付)及另外200门日造大口径火炮、100门日造大口径迫击炮、20门日造203mm单管喷进炮(火箭炮)、44辆日造一式坦克、19辆日造三式坦克、23辆中国军队在蒙古战场上缴获的英国援助苏联的瓦伦丁坦克和范伦泰坦克、38辆用蒙古战场上苏军遗留的坦克残骸拼凑起来的M3格兰特/李坦克和T-60/T-70坦克、5.8万公吨的各种弹药正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起运;甚至还有400名日本飞行员和至少300架日式战机正在陆续开赴海德拉巴和泰米尔共和国,用以帮助两国建立自己独立的空中力量;大约1.5万名东巴地区的巴基斯坦地方武装也以雇佣军的名义坐上了前往维沙卡帕特南的轮船;泰米尔方面也准备再编成50个运输营和40个工兵营配合联军作战;迈索尔、柯钦和特拉凡科尔等土邦王公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警告,或多或少的放弃与印度自治领政府的秘密接触,多多少少又为海德拉巴和泰米尔提供了一些物质和人力上的帮助。

10月17日,第一次次大陆战争中的第一场空战在比亚萨那加尔上空展开,驾驶喷火战斗机侦查婆罗门河一线联军动向的印度飞行员马沙尔·辛格遭到日本飞行员山口英二和马场五郎驾驶的2架四式疾风战斗机的截击,双方厮杀5分钟,以一敌二的辛格力战不支被山口英二击落,成为第一位在空战阵亡的印度空军成员(注:其实还有一位印度飞行员在克什米尔作战期间阵亡,但此人系被地面高射火力击中,并非在空战中牺牲)。

受到初战胜利的激励,海德拉巴空军广泛出击----以拉马古恩达姆为基地的海德拉巴第一空军飞行中队,几乎每天都派出三式飞燕战斗机携带2枚30公斤炸弹长途奔袭那格浦尔,对驻守在当地的第八步兵师和第五步兵师所属第190步兵旅等部,给对手造成极大的心理打击;派驻在肖拉普尔的海德拉巴第二空军飞行中队,则对浦那以北的印度第四军实施远程轰炸;由于印度空军缺乏足够数量的机动式雷达,因此根本无法预防海德拉巴空军的袭击----海德拉巴方面其实也没有足够的雷达预防来自印度空军的打击,于是乎双方陷入了相互用飞机报复的怪圈,地面战事反而因为双方都需要等待外国军售到货和筹集更多的粮食、油料补给而暂时性停止了。

10月20日,从孟加拉运抵马德拉斯的第一批日式军火到位,泰米尔国民军第二师正式成军,中国政府随即从白苗独立旅中抽调260名各级教官对该师进行紧急培训,同时,中国政府还向泰米尔国民军第一师派出300名各级教官,不过由于语言交流上的问题,这些教官能否完成自己的使命实际是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来说,临时抱佛脚也能加强这两支部队的作战能力,不至于出现默哈纳迪河战斗中1个师突破不了印军2个团(营)阵地的尴尬。

但中国军人的工作实际没有持续多久,10月28日,第一批美国顾问团抵达马德拉斯,随即协助泰米尔共和国和海德拉巴建立起完整的总参谋部体系;以此为发轫,在随后的短短数个月中,有超过1000名美国顾问涌入两国,并最终从中国军人手中接过了对泰米尔国民军的指挥权和训练权。

鉴于白苗独立旅、僮瑶独立旅、山哈独立旅的人种在中印度地区太过显眼了----在阿萨姆时倒是能对外诡称是东部山区边民----因此在印度代表以俘虏的白苗独立旅士兵作为证据向联合国进行控诉后,中国政府便决定全面撤回上述部队。

但最终这些部队并未全部撤回国内----阿萨姆共和国向这些老兵提出邀请,以每人授予10~15英亩为条件,招揽这些老兵移民阿萨姆----于是,三个旅总计2.9万名官兵中,共有1.8万人留居阿萨姆,成为拥有阿萨姆和中国双重国籍的阿萨姆公民,这1.8万名依据阿萨姆的中国军人,最终带动了超过20余万名中国瑶、苗、僮、白、傣、黎、山哈等族百姓先后移民阿萨姆境内。

而对中国政府来说,超过20余万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穷苦百姓移居国外,变相的帮助中国政府动摇了国内西南各族土司的封建统治,也算是双赢的结果,因此除了这些移居阿萨姆的官兵外,中国政府也鼓励伊斯兰志愿军的老兵携带家族移居海德拉巴,以便改变海德拉巴的民族结构及保留中国政府对未来海德拉巴国家的影响力,但问题是,似乎由于伊斯兰志愿军在作战过程中对印度、特别是中南印度地区的印象太过恶劣了,故而即便米尔·奥斯曼·阿里汗把赏格提高到每人20~30英亩,依旧很少打动伊斯兰志愿军官兵,只有那么少少的三、五千人最终同意战后带家人前来定居,与伊斯兰志愿军最后高达10余万人的总数相比,简直少得可伶,直到阿萨夫·贾赫七世再一次提高赏格,愿意在战后资助移居海德拉巴的伊斯兰志愿军老兵及家人前往麦加朝圣,这才打动了相当一部分回民老兵。

正是考虑到海德拉巴即将成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现在所做的正是为自己的家庭争取将来,因此伊斯兰志愿军的士气也开始逐渐回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